第1161章倒反天罡开始了
卫太太这一瞧倒好,别看外头又刮起了北风,有点子要下雪米的意思了,她却还是一去就没了音信,杳然无踪也不知道去哪里侃大山了。卫夫子穿了外套,去刘家院子前绕了一圈也没见到人。只好回来和两个儿子一起,愁眉苦脸地试探着鸡汤的火候,时不时又开锅盖看看酥鱼,就怕熬焦了底。
还好卫小三在南边读书时,也时常自己做饭,张罗着好歹有些章法,卫妮儿进门时,酥鱼的那股子葱香味已经传出来了,她一掀帘子就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好香啊!哎,娘呢?又上哪家裹乱去了?我瞧见巷尾好些人站着,大冷天的看热闹,是刘家出什么事了?”
“他们家要搬家呢!”卫小三赶紧卖弄,眼看酥鱼差不多得了,底下火头还旺,他懒得抽柴火,正忙忙地往外盛鱼,打算就着火势下锅炒咸什锦,又怕自己厨艺不济,炒坏了惹来母亲的嫌弃,见到姐姐回来,如同见到救星,示意着要把铲子递过去,卫妮儿扭身一躲,笑道,“你疯了?我起码十年没下厨了,我敢炒,你敢吃呢?别乱来,也不怕一会妈打你!”
“什么打不打的?”
说话间,卫太太回来了,一进屋带了一身的冷气,一看酥鱼都盛出来了,先是惊呼道,“怎么就盛了,还没到火候,刺要是不酥,一会卡喉咙呢!”
“妈,再不起锅都烧焦啦!”
在卫小三的辩驳中,她见最后一层葱上果然都结了焦汁儿,又拿筷子拨弄了一下鱼身,见的确是到了火候,这才住了嘴,二话不说接过锅铲,一边系围裙一边就说道起来,“老头子去找芥末粉,小三儿调芥末汁子,做个芥末堆儿,我把咸什炒了咱们就开饭——老大把面揉上醒着,一会吃上了再下面条——那刘家是真的要搬走了,听说还是因为天气的缘故,计算着今年要过冬,比平时至少多了三成的买煤钱,倒不如都花在路费上,因此这才下的决心!”
“居然是因为这个?”
“也不再等等了?听说可能还要启用一批呢,这要是能等,没准就轮到他们了,不是说他平时官声不错吗?”
卫太太在,家里动不动就生口角,鸡飞狗跳,可卫太太要是不在,家里真是少了主心骨,她这一回来,什么都有条有理不说,带回来的消息,果然也令一家人都来劲了,少去了刚才三个男人凑在一起,那点子淡淡的尴尬,不止是小三儿关切,就连城外搞技术的卫大哥都对朝廷的动向如数家珍。比卫妮儿还清楚,“就是因为少了积蓄,等不下去,这就走了?那怪可惜的!没准就错过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说着,他就征询地看了卫妮儿一眼,卫妮儿会意地摇了摇头,“我们关系倒是还算挺好的,但也没用。”
这话似乎有些没来由,忽然提起了邻里关系不说,不知道这没用是从何而来,卫太太还来不及问呢,卫妮儿便又抛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消息,道,“刘家主要有个问题,他入过魔法,而且比较狂热,虽说后来醒悟了,但如今有个说法,启用时这是个严重的扣分项。”
“也不知道他听说了没有,倘若是听说了,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要突然南下了,按他的情况,的确到南边去好些,就算去南洋新辟之地,以炎热为苦,但至少祛暑花的钱还是有数的,不像是这取暖,根本没数儿,再者来说,既然是小冰期,都在变冷,南边的酷暑应该也会减轻不少。”
毕竟是在衙门当差,这一开口就是这样重量级的新鲜消息,一时间卫家人都听住了,忙不迭追问,“真的?当时‘入迷’了,到城门口闹过的,都再不会起复了?”
“看分数吧,反正肯定要扣分的,扣多少,就看给多少人留下印象了。刘大人吃亏在他从前是死硬派,突然间入迷,那反差实在是太大了。记住的人太多,据说这种听风就是雨,容易被迷惑的性格,是六姐特别不喜欢的,特意提出,加了这么一条标准。”
卫妮儿也是皱眉道,“你们也知道,这重新启用的机会,需要多方评定,分数是硬标准,可考察范围是多方面的,最后说了算的完全是买活军方面的人,这是银钱打动不了的,就算是找了门路都没用。”
“名额本就不多,而且竞争又这么激烈,评选特别难,自己要有积蓄还好,如果没有积蓄,和刘家一样的话,呆着那就是多耗费银钱,到最后说不准连南下的路费都花光了,他们的新学如果还学得不好,做不了补习班教师,那怎么办?扛活也扛不了,一家人典当度日么?那到了来年,可怎么过冬啊!”
这话虽然残酷,但道理却也是实在的,大家听了都沉默了下来。居然是卫太太叹了口气,感慨道,“朝廷给的这么一句话,固然是缓和了局势,止住了民间的动荡,这会子治安是好了,可却也给了不少人太高的念想啊,怕不是有许多官宦人家,因为这么一个政策,落得个冻饿而亡的下场呢。”
她所说的,是禅让大典之后,在让人眼花缭乱的朝廷重组过程中,所推出的最引人注目的政策了,民间也有叫做‘起复之路’的,大意是如此:冬至禅让之后,到年前,那些要被裁掉的部局司道,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把资料封存,留给买地的档案局接收入库,以备将来查用。
新年过后,虽然他们就不用再去上值了,但也不是限期离开京城,而是可以留在京城,有三次考试的机会,内容和买地现在的吏目考试是几乎一致的,但加大了政治题的比例。考试获得高分之后,他们会进入一个‘后备人才库’,作为‘储备干部’被列入考量之中。
在这半年里,如果北面各地的衙门,哪里缺了人手,就会从后备人才库里挑选合适的人选。但并不是完全以分数为裁量标准,而是要结合人事局的审议,以及部门主官的推荐,最后再定下人选。
也就是说,如果某部门忙不过来了,需要帮手,主管可以向人事局递交申请,并且列出自己的推荐人选,这个人选必须本身就在人才库里,同时通过人事局的考核,这才能够被聘用‘起复’。
由于最后一环是人事局卡着的,而且聘人要分薄的是本部门的预算,可以想见,起复的机会肯定是相当有限。但即便如此,这个政策的颁布,还是让那些被一刀切的官僚之家,立刻就恢复了平静,不再每日怨气冲天,总是在密谋着要闹事。
不论是舆论还是民间的治安,都立刻清静了不少,京城的乱象得到了初步的解决,甚至还有很多前期怒火中烧,以至于干了不少过激事情的人家,追悔莫及的。直到若是能等一等,等到这个政策出来,他们也就不会做傻事了。
可以这么说,京城人口流出的势头,在这个政策颁布之后,也是骤然为之一停的,本来,自从冬至之后,京里这些官员,很多都不愿意等到年后,立刻就辞官想回老家去,或者是南下去安身了——那么两个月的俸禄,不拿也罢了,本来这就是最冷的两个月,取暖的花费真不小。家里积蓄也不多了,早点走,回老家去能省出一二十两银子来,对于很多穷困的京官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可这个政策颁布之后呢,那就不同了,几乎所有官员都选择了暂时留京,甚至还有人放下脸面,准备开设补习班的,一时间,京城也不知道是学特科的人多,还是开特科补习班的人多了——就算是僧多粥少,很多人咬咬牙也还是要留下来再等半年,哪怕耗尽了积蓄,甚至要借贷维持,都是在所不惜的。
在卫妮儿看来,其实这样的举动是很不智的,因为起复的名额很不确定,而且怎么看都是留给少数能令上头有印象的能吏的一条通路,不是她口气大,但事实就是,这些被裁撤的京官,根本就没能力钻营出这样的机会来,在京城等着无非是空耗积蓄。
你要是有能力,在敏朝早出头了,这样漫无目的地等,能等出什么来?真正该等的,是在政策颁布之前,或者刚一颁布,就得到确定许诺和准话的那些人,你是不是这些人中的一员,自己还不清楚吗?
既然不是,却还要等,这不是执迷不悟是什么?奈何这些人对于一个‘官’字,实在是太着迷太执着了,甚至自己骗自己,宁可挨饿受冻、吃糠咽菜也要等到完全没机会的那一天,如此的情状,看了真叫人心中发寒,有点儿说不出的害怕,更是反思自己,生怕自己也步其后尘,除了‘官’字以外,什么也看不到,想不到呢。
如果是卫妮儿遇到这样的打击,能不能看清局势及时抽身呢?见了这样的画面,其实她都有点失去信心了,只能说,眼下的洞察,大概是因为旁观者清——卫妮儿本来就是救灾转运口的特科官员,这是新朝廷保留下来的重要职能,她是肯定被留任的,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去看,当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真要是换到她头上……卫妮儿也只能牢记如今的警醒了,要紧的,不是官不官的,其实还在于自己的能力,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是风生水起,就算一时失去了官位,也能很快回来,而且这做人做事,万不能忘了根本,卫妮儿也是多次对自己和父母阐明:她考特科,是为了名正言顺地做点事情,如今世道已经变了,就算是被裁撤了,作为女子也还是能理直气壮的当门立户,所以对这些波动,心思大可放平了,笑看云起云落,无非是如此而已!
她自己就在衙门里当差,拿的都是最时兴的消息,一时这个,一时那个的,思绪自然起伏得厉害,对于卫夫子和卫太太来说,倒没有她这样敏锐,他们还是局限在自己的生活里,所能感觉到的,无非是日常生活的物价,以及切身相关的治安而已。
这要不是刘家突然决定搬走,对于世道的变化还没有那样强烈的感受,饶是如此,他们的看法也充满了强烈的个人色彩,“这也算是晚节不保了,这要是刘大人没有被魔法迷了,按他的官声,其实还是有点希望的。”
“官声有啥用啊,还是要看特科的分数,还有他自个儿的人脉,那一位平时清高,除了这清廉的名声之外,也没听说有什么干练的事迹。”
卫妮儿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样的人,就算是考过了,进了人才库,其实被挑上的机会也很低的。依我看,这魔法的事情,对他来说反而倒好!趁此打消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到南边去安安生生,哪怕是顺着官吏的安排,去种地呢……嗯,不过他们家的人估计是种不了地。”
卫妮儿看了卫小三一眼,卫小三很会意,微微皱眉道,“这要看他们往哪里落脚了,特科学问如何,肯不肯去做工人,现在买地也过了那钱淹脚面,弯腰就捡的日子。一般这样的旧进士,以前不管怎么说,扫盲班的老师是可以做的,但现在,教师供给也呈现出两极化——地方上,尤其是大江上游,还是很缺教师,但去做那些地方的教师,前提是要会说当地的土话。”
“如果只会说官话呢,那在这些能说官话的地方,教师又不是那么缺了。所以要说做教师呢,是不容易的,做抄写员呢,他们也不会写那种速记铅笔字——做生意呢,没那个脑筋,这么说来,竟有点儿百无一用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