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 王莽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这些或以中级官员的职位出仕,或能频繁出入禁省,或出身显赫世家,同时又因儒学或战功享有清誉的一时名流,能够接受二十岁出头的王莽为友,固然有王莽属于王氏家族一员的原因,但更大程度上是引以为同道,将王莽视为年少有为、卓异俊茂之士。

这些,是其他王氏子弟以及王莽的姑舅表亲淳于长之流所不具备的,也是王莽独树一帜的地方。当然,也不是所有名士都领王莽的情,比如王音的红人毋将隆。

王莽在外以儒生身份与名士交游,在家中则恪守儒道,谨奉寡母和寡嫂,倾力照顾侄子。对那些拜官封侯的叔叔辈,王莽深知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百般尊敬,即使入不了叔父们的眼睛也不妨,这种孝道也为王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因为王曼去世较早,王政君就把王曼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兄弟媳妇接到长乐宫,名义上是一处做伴解闷,实则是同情照顾。这就让王莽格外多了一些与王政君接触的机会,他至孝至悌、勤学守礼的事情,也一件件为王政君所知悉。

于是到了阳朔三年(约公元前21年),王凤病重,王莽和淳于长两兄弟在病榻前极力照顾,让王凤对这一甥一侄都颇有好感。临死前,王凤把王莽和淳于长一并推荐给王政君和汉成帝。对淳于长,王政君和汉成帝都很熟悉,特别是汉成帝向来宠爱这位姨表兄弟;对王莽,王政君终于把眼前这个因为照顾病患而蓬头垢面、伤痛欲绝的年轻人,和平时来东宫里向母亲和她自己问安服侍的侄子对应了起来。

在王政君心中,估计常常会有“可惜他父亲死得太早”之类的触动。

王凤八月一死,车骑将军王音九月继任大司马。王莽就在这期间被拜为黄门郎,可以出入禁省,成为汉成帝的一名低级侍从。而淳于长则从黄门郎拜为列校尉诸曹,随即升迁为水衡都尉、加官侍中,成为汉成帝的高级侍从,很快又升至卫尉,统领未央宫卫士,负责皇帝安保,位列九卿,其受宠信和眷遇的程度远超王莽。

王莽在黄门郎的职位上也没有待很久,但他仍然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结识了同为黄门郎的几位才俊。扬雄比王莽大八岁,文赋很得皇帝的喜爱,他不拘礼法,不奉承权贵,亦不进取仕途,满足于做皇帝的文学侍从;刘歆比王莽约大六岁,因为王凤的阻挠在黄门郎的位置上已经待了许多年。不过,这倒是给了他与王莽交好的机遇。二人都认为,儒学的确是挽救天下危亡、建立理想国的法宝,所以必须要按照儒家的理想来改革;同时,也都对此时占据着朝廷主流地位的今文经学博士们不能实质性推动改革,只会在一些表面文章上下功夫而感到不满。

在侍奉皇帝的间隙,他们就这类问题由浅入深,不知道谈论了多少次。直到王莽升迁为射声校尉,统领一支几百人的皇家“弓箭手”部队,从此步入“二千石”的序列,成为一名汉廷的中级官员,此时王莽才二十四五岁。

比起同为黄门郎的扬雄和刘歆,年纪更小的王莽、淳于长能迅速在仕途上精进,这显然得益于外戚的身份,外戚有时候比刘歆的皇族后裔还管用。

没有史料告诉后人,刚入仕时的王莽想些什么,做了什么。但从他后来的行动看,青年时期的王莽应已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在儒学的指引下,他的理想渐渐成型;置身灾异的氛围里,他的目光也逐渐超拔于同辈的王氏家族第二代,甚至超过他的叔辈。王莽意识到,必须超越王氏家族的家族利益,追求更高远、更宏大的目标。有朝一日,即使王氏家族还被认为是灾异的来源,但他王莽本人不是。

9.新都侯王莽

一晃六年过去,到了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也已步入而立之年。

这年刚开春,未央宫接到报告,说北海沿岸的渔民发现了四条大鱼,“长六丈,高一丈”,西汉的一丈大约是2。3米,也就是说有四条长约14米、高2。3米的大鱼在北海游弋。

知道这件事情的中外臣僚不由想起了已故今文经学大师京房的话:

海数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15

这个消息令皇帝很郁闷。本来,皇帝在这一年是有一番打算的,即位十六年来,灾异始终不断,一直没有子嗣,自许皇后被废,皇后的位置已经空了两年。他决定进行一次特殊的改元,立一个新的皇后,试图消除灾异的影响。

自汉武帝后期年号制度逐渐成熟以来,一般只在皇帝登基的年号中才会有“始”“初”这样的字眼儿,例如汉昭帝的始元、汉宣帝的本始、汉元帝的初元,以及汉成帝的建始。所以,汉成帝决定在即位十六年时破例改元为“永始”,有一种天下更始、消除天命转移压力的迫切寄托。

结果,刚改元就出现了大鱼,这个灾异令人不免要问:谁是邪人?谁是贤人?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因为此时宫廷内外,正在为皇帝要立赵飞燕为皇后一事议论纷纷。

王凤还活着的时候,当时的许皇后与王凤不睦。久而久之,许皇后恩衰失宠,随着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入宫,许皇后终于在一次颇为可疑的宫廷诅咒事件里被废。虽然貌似事出有因,但时人大都同情许皇后,厌恶赵飞燕。

所以,听说赵飞燕要被立为皇后,大家会觉得这大鱼就是冲着赵飞燕来的,纷纷反对。最重要的反对意见来自皇太后;大臣们则分为两派,赞同和反对的争论非常激烈。汉朝虽然皇权专制,但和后世相比,皇帝并不能为所欲为。面对众多反对意见,汉成帝寸步难行。

淳于长很聪明,他私下里为立赵后这件事找王政君说项,一面打听姨妈为什么反对,一面试图说服姨妈同意。问来问去,总算弄明白了,原来王政君嫌弃赵飞燕出身歌女,身份低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