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男知青提着东西跟着大队长走了。
那个说要去村民家里借住的女知青,见没有其他人和她一起,也不敢去,只好留在知青所。
大队长先把几个男知青领到大队部安顿下来,再把顾长清领回家。
见大队长领着个人回来,大队长媳妇诧异了一下,几个小孩也十分好奇的盯着顾长清看。
大队长道:“知青点不够住,这位顾知青,家里寄的铺盖还没到,暂时在我们家住几天。”
大队长媳妇一听,爽快道:“行,就住老三那屋。”
说着就去柜子里把小儿子以前用的铺盖翻出来给铺上了,对顾长清道:“顾知青,这是我小儿子的屋子,你这几天就暂时住这儿吧。”
顾长清连忙道谢:“谢谢陈婶!”
大队长姓陈,她媳妇大家都喊陈婶。
陈婶笑道:“谢什么!知青村民是一家,你今天能来我们家借住,也是缘份,中午就在我们家吃饭,也和我们家的人认识认识。”
她家老头子都当多少年大队长了,知青下乡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可从没往家里领过人。
这小年轻能让老头子去接人时直接领回来,肯定有领回来的道理,她自然不会摆脸色,这点数她心里还是有的。
她爽利,顾长清也不推辞:“多谢陈婶,那中午就叨扰了。”
文化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吃饭说叨扰,他们村里就叫吃饭。
陈婶笑着摆摆手,出去了。
顾长清开始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
借着手提包的掩护,从包里拿出毛巾、牙刷、牙膏、肥皂、卫生纸等洗漱卫生用品,以及水杯,搪瓷缸,碗筷等日用品,摆放在桌子上。
到了中午,外出上工的人回来了,外面响起动静。
大队长共三个儿子,除了外出当兵没在家的小儿子,二个儿子都已经娶妻生子,家里如今有九口人,是个热闹的大家庭。
早上顾长清过来时,家里儿子儿媳都在上工,如今回来,家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几个小孩儿喊爸爸妈妈的声音,很是密集。
陈大哥陈二哥去厨房帮忙端茶,陈大婶陈二婶给几个孩子洗手,准备吃饭。
顾长清拿了个肉罐头出去,打开摆在桌上。
肉和油脂的香味混合,直往鼻子里钻。
几个小孩儿用力吸鼻子:“好香啊。”
陈大哥几人见家里忽然冒出个陌生人,都愣住了。
陈婶正端着菜从厨房出来,道:“这是顾知青,知青所住不下,你爸让他在我们家暂时借住几天。”
陈大哥几人这才回过神,对他友好笑笑:“顾知青。”
“陈大哥好,陈二哥好,陈大嫂好,陈二嫂好。”顾长清一一招呼。
陈婶:“人都齐了,吃饭吃饭。”
“哎,顾知青还开了肉罐头……婶子我活了这么大,还没吃过肉罐头呢,今天沾顾知青的光。”
顾长清笑了笑:“下乡的时候准备的,也就是在火车上不方便吃,不然也留不到现在。”
桌上有六个菜,有腊肉,有鸡蛋,有豆腐,十分丰盛,在这个时代,不年不节,能有六个菜,很隆重。
那腊肉和鸡蛋,一看就是因为他在这里吃饭,临时炒的。
这儿可不没有什么食不言的规矩,饭桌上,大队长道:“你们这些知青刚来,下午和明天不用上工,你们看有什么需要置办的,这两天抓紧时间置办齐全,等上工了,就不能经常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