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家父宋仁宗笔趣阁 > 第43章(第2页)

第43章(第2页)

宝贝儿子力排众议撑着打胜了这一仗,嚯嚯点羊毛根本不算事,更何况儿子还画下了能让夏人少养马,削弱战争潜力的大饼。

赵祯身为帝王,自然知晓本朝军队在军事上的弱点。那就是缺少良马,即便能够打胜,两条腿也跑不过四条腿的,很难将战果扩大。

这么想着想着又开始担心起儿子来,不由问道:「你让梁鹤寻来的织工靠谱吗?」

这是怕赵昕张罗的织羊毛一事不成,挫了锐气。

赵昕立刻语气雀跃地说道:「爹爹是要给儿子寻手艺高明的织工吗?那儿子先谢谢爹爹了!」

皇帝的动员号召力可不是他这个太子能比的。

赵祯:……

他这个儿子未免也太会顺杆爬了。

但一想到儿子难得提要求,便干脆的答应了下来:「行,爹爹等会就下几道内降,让各州府搜罗技艺高超的织工,愿意的就入京听你调用。」

「谢谢爹爹!」赵昕笑得乖乖的。

这意思就是羊毛纺织的部门先挂在他名下,不收归国有了。

赵祯忍不住摸了摸儿子柔软的发顶:「最兴来你应是很想夏使同意和议的吧,怎么还吩咐富弼三日之期一到,立刻加码呢?」

赵昕摸了一块点心,开始嚼嚼,含混道:「爹爹可听说过追涨杀跌的道理?」

「哦?」

「就是一家店卖东西,一天卖得比一天高,那些想买的人就会抓紧买,而且买得越来多。可一旦卖得比一天低,就没人买了,因为大家都期待价格会继续跌。

「西夏而今已经没有能和咱们谈条件的筹码,儿子估摸着顶多抻他们两次,这合约也就签下来了。」

赵祯看着儿子,十分欣慰。

于是说道:「西夏战事已平,爹爹打算召范仲淹与韩琦入京,我儿聪慧,届时代爹爹看一看他们好不好?」

赵昕的眼睛一下就亮了。

韩琦姑且不论,那可是范仲淹诶。

无论是在朝在野,于文于武,为官治学都游刃有馀的范仲淹诶!

死后还得了「文正」这个文臣的顶级谥号。

赵昕立刻点头如啄米:「愿意愿意,儿子早想见见这两位御边的大才了。」

不出赵昕所料,贺从勖没能撑到第三次,乖乖带着加码过两次赔银的条款回返夏国,让李元昊过目,决定是否签署。

五月十六,和议成。

五月十九,赵祯下旨让范仲淹与韩琦归朝。

就在赵昕翘首期盼范仲淹快快抵京相见之时,沂州忽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捉贼虎翼卒王伦率十馀众杀巡检使朱进,公然造反!

第30章

赵昕前世开车时长期听水浒三国的评书提神,听到王伦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还以为是水浒传中那个倒霉的梁山泊第一任寨主,因为不肯收留劫生辰纲事泄的晁盖等人,被林冲一刀给攮死了。

再转念一想,这时间对不上啊。然后铺开舆图一看,这沂州正是在如今的京东路,他前世被称作山东省的境内,人就明白了。

水浒中的宋江丶方腊都是有着历史原型的,想来书中的那个王伦也多半是施老爷子借鉴了此时的这个王伦。

帝国疆域的庞大性,靠天吃饭丶农耕经济的脆弱性,加上交通工具的缓慢性,说一句华夏封建王朝每时每刻都有人在酝酿造反,并将造反一事付诸实践都不为过。

更何况大宋朝奉行的是强干弱枝的国策,相较于前朝,造反次数会更多些。

只不过可能大部分规模实在是太小,以至于还未形成声势就被当地官府给平了,连上县志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赵昕在逐步了解国家运转体制的这几个月中,对底下大部分官员的心态也有了基本了解。

在大部分官员眼中,只要几个京城不出问题,那大宋朝就还是歌舞升平丶安乐祥和的大宋朝,旁的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