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从青阳部的领地搬迁到小汗王领土之后,毛伊罕便不是自己住了。
他们的帐篷如何搭建、在哪里搭建用什么材料、谁与谁如何住,都早已被安排好了,甚至和《律法》息息相关。
毛伊罕被分配到了‘儿童区’,是年岁最大的儿童之一。
“十三岁了还被算作儿童,小汗王真是宽容啊……”
儿童与大人每日的工作安排不同,虽然也忙碌,但完全不用承担重务,和白吃白喝没什么区别。
睁开眼,哪怕是看了快二十天,毛伊罕也依旧对眼前的一切感到陌生,或者说是难以置信。
如今她住的是圆形矮顶帐篷,桦木支架撑起双层羊毛毡做外壁,内壁悬挂染色麻布挡风。
白桦木林离青阳部的领地不远,所以这种树木她还是听说过的。
只是白桦木金贵,这些东西向来都是要进贡给闪电城,而不是留给自己用的,除非是酋长大人一家,或者是很富裕又有关系的白账民。
像她们家用的都是柳条枝。
可柳条枝容易歪、也容易塌,每到冬天他们家都过得手忙脚乱,经常大半夜爬起来一家人一边守卫着最后的柳枝条、一边赶紧去拿新的捆绑上。
那时候不觉得日子苦,毛伊罕反倒觉得很有意思,热热闹闹的突击行动,她一直是这样觉着的。
现在想想,那座低矮的毡包里,用来支撑的柳条骨架一直都是歪斜的,外层毛毡布都用裂了,只能拿干草压着、堵着。
想家不是因为想那座随时可能坍塌的、破旧带着霉味的灰帐,她是想以前住在里头的人、里头生过的事儿。
翻身起来,毛伊罕踩着软乎乎、只有儿童帐才给配的羊皮垫。
好软啊……
踩着这么好的东西,毛伊罕也不觉着每天要求哪哪洗来洗去是件麻烦事了。
这么好的东西,脏兮兮的可不就糟践了。
毛伊罕起的最早,她自诩最大的儿童,自然要照顾妹妹们。
拉动麻绳,天窗与底部的柳条通风栅就打开了。
毛伊罕觉得这真神奇,一根粗麻绳、几块奇怪的圆木头,就能使帐篷有‘窗子’开。
检查储物区顶部横杆悬挂的熏药草束还有没有味道,把火塘中铁皮暖盒里的残渣倒出来,放到帐子门口等着大人们来回收。
忙完这一圈后,毛伊罕拍手喊道,
“孩子们起床了!”
七八岁的小孩子放在以往也早就去做帮工养家了,所以时间一到,她们睡的也不深。
听着叫声也就揉着眼睛爬起来了。
“早上好,毛伊罕姐姐。”
“早上好。”“早上好。”
“快点拿脸盆,排队去接水洗漱啦,今天是晒毡日!要快点!”
晒毡日每五日一次,帐内的羊毛毡、被褥、可拆卸的麻布,统统都要在日头下晒、拍打。
同时她们儿童区的孩子还要帮助妇女一起浆洗、晾晒。
这些都要趁着日头好的时候抓紧时间洗好晾上,晌午的太阳一晒、下午的风一吹,不用日落就能收了。
有捣衣服的木槌,也有皂角,存下来的淘米水,衣服洗得干净又香喷喷,一点都不累。
“来啦!姐姐,今天的早餐是奶香栗子糊呢!”
几个孩子抱着脸盆、皂角、布、小罐油,整整齐齐的往帐子外的儿童统一供水洗漱区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