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进京
京城的圣旨送到扬州城之时,贾敏的丧事已经办完,林府里满屋子的白幔撤去,满屋子的亲朋离开,贾敏的棺椁也送去了姑苏林家祖坟之中安葬,唯有贾府的管事还留在林家,并未离开。
贾敏是贾母最心爱的女儿,听闻贾敏生病的消息,贾母不断地派人向扬州送药送大夫,奈何种种手段未能挽回贾敏的性命,她终究还是撒手人寰。
贾母闻讯痛苦出声,当即便大病一场,若不是贾赦和贾政极力阻拦,她恨不得前往扬州奔丧,但就算贾母人没去,她也再三叮嘱贾府派去的管事,务必将贾敏留下的女儿接到京中贾家生活。
然而林如海年过半百,膝下仅黛玉一女,对于要让黛玉远赴京中生活,他很是犹豫。此时世风认为,丧母长女不可娶,没有长辈的教养,女儿家管家理事、为人处世都没个样子。
林如海思忖着他年岁已高,兼之与贾敏感情颇深,并无续娶打算,黛玉年纪又小,若没有女性长辈抚养,对她将来到底不好;但让林如海将黛玉送去贾府,他到底又舍不得,黛玉自小聪慧,他是将她当儿子养大的,对于黛玉的事情,从吃饭喝茶到读书习字,林如海全部亲力亲为,骤然说着要与女儿分离,他总觉着心中空荡荡的,如同心肠都被一刀刀的割着。
“姑爷,老太太也是为了姑娘好,您便点头应了吧。”林之孝在扬州已经逗留数月,作为贾府管家,京中还有一大摊子事要去处理,却一直等不到林如海松口,他着急起来,苦口婆心地劝着:“恕老奴僭越,姑爷您就算不为了其他,光是为了姑娘的亲事,您也该将姑娘送进京,老太太说了,自小一道长大的情分,才叫深呢。”
林之孝的暗示是贾母之意,心疼女儿早逝,外孙女无人照拂的贾母,将目光放在了贾家的宝贝疙瘩身上,她的宝玉衔玉而生,又是那等人才,配给黛玉也不算辱没了。但贾府中到底不止一个主子,其他主子的心思却未必如此,因此林之孝一直未将此事和林如海说破,只拿黛玉需要长辈教养说事,实在是被林如海逼急了,林之孝才一反沉默寡言模样,将贾母的心思显露。
这番心思却让林如海悚然一惊。
倘若贾敏之前没有和他提过癞头和尚的批命,林之孝这番话下来,真能让林如海狠下心将黛玉送去贾家。林家几代人都非长寿之相,在贾敏去世之后,林如海更是形销骨立,大病一场,也不知还有多少年岁,能护住黛玉几年。倘若将黛玉嫁回贾家,虽说那宝玉行事乖张,但看在贾敏的面子上,夫妻间就算不能琴瑟和鸣,也能保黛玉一世平安富贵。
但癞头和尚那话一出,林如海已经知道,黛玉注定要嫁入皇家,贾母的这番心思,提都不能提,更别说还让黛玉和那宝玉培养感情了。
“林管家慎言。”林如海当即便冷了脸:“老太太是最讲究规矩体统的一个人,怎么会无凭无据地让你说这种话,大家小姐、公子的名声何其重要,你再打着老太太的名头说这种不三不四的话,别怪我不念亲戚情分。”
“姑爷息怒,是老奴糊涂了。”林之孝能当贾府的管事,察言观色能力一流,当即便听出林家姑爷不乐意让黛玉嫁入贾府,立时便认下是自己胡言乱语:“老奴实在是忧心老太太,自从我们家姑娘去了后,老太太都快哭瞎了双眼,日日难受,久未成眠,只想着还有林家姑娘,才能有些安慰,奴才实在太想让您家姑娘去京中,慰藉老太太的思女之情,说话没了分寸。”
林如海的脸色更加难看,林之孝这番话说得谦卑,却是拿孝道在压着他,如若他咬死了不让黛玉入贾府,传出去他却多了一个不敬长辈的名声。
但他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怕这个吗,林如海暗自咬牙,正要直言拒绝时,京中的圣旨到了。
两方交谈立时停止,林如海忙吩咐管家将将正门大开,置香案、贡品迎接圣旨,他则急忙换上朝服,大步走到香案前领旨。
传旨太监从京中飞驰而来,圣旨很长,林如海跪在香案前,垂目听着,眼中只能见着太监暗红的袍角。
“林大人,您接旨。”夏太监双手将圣旨捧着,恭敬地递上,林如海亦同样恭敬地接过,亲自摆在香案前供奉起来,然后才笑着说道:“夏公公一路辛苦,寒舍已经备下了酒菜,还能赏光,让我接风。”
夏太监摸着林如海塞过来的荷包厚度,不大的眼睛笑得几乎不见:“林大人客气,日后咱们在京中见面的机会多了,奴才先向您道一声贺。”
“恕如海驽钝,还请公公解惑。”林如海见着夏太监有意亲近的样子,知道康熙召他进京并非坏事,他只是很疑惑,为何他的折子是请求辞官回乡,康熙却让他进京。
“大人们想什么奴才又哪里知道呢,谈不上解惑,只不过有件大好事等着您呢。”夏太监笑眯眯地,却不给句准话。
林如海了然,又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鼻烟壶,轻声说道:“我听说京中近来流行鼻烟壶,我前些日子偶然得到了这个,可还能入你法眼。”
夏太监见着这鼻烟壶雕工不俗,纹样精巧,不像此地之物,更像是从西洋传来,爱不释手地摩挲着:“若其他人,我也不敢说,但林大人您不同,您且听我说来。”
于是夏太监将京中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悄声说了一遍,林如海直听得目瞪口呆,他久居江南,只隐约听闻宁国府有些不成样子,却没想到,会不成器成这样。
皇子阿哥入住,多大的恩典,都能够搞砸了去,更是让皇家出手处置,实在是荒唐。
不行,黛玉一定不能进贾家,即使她去的是荣国府而非宁国府,但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子,他好好的女儿,可别被教坏了。好在,如今万岁爷召他入京,又将五阿哥送到林府,这意思已经很是明确,黛玉日后成为皇子妃一事八九不离十了,对于长辈教养之事,皇家都不计较了,谁还能说三道四。
林如海须臾之间,便做了决定,随即和夏太监畅饮起来。
次日,得知京中旨意的林之孝,知他再不能将林家姑娘带去贾府,便也不再扬州城中逗留,收拾妥当后便往京中而去,他还要将这番消息告知贾母。
林之孝走了,林府的忙碌才刚开始。
后院里,自从贾敏生病后便亲自侍奉汤药的黛玉,由于丧母之痛,同样的大病了一场,养了许多日子才养回来,却还是偶有咳嗽气短之意。
“玉儿,我的玉儿,你母亲怎么就这么狠心。”林如海前些日子亦病得厉害,他唯恐将病气传给黛玉,有段时间没有见她,乍一见到犹带病容的女儿,望着黛玉苍白到透明的脸,心头一酸,泪从眼中掉下,流入胡须之中。
“父亲。”黛玉撑起身子,熟练地从枕头旁拿起帕子,盖上自己的眼睛,遮挡住流下的泪水。
父女俩人抱头痛哭,将心酸哭尽后,林如海才和黛玉说起了正事。
“进京?”黛玉想起贾敏病中说过的话:“父亲,我舍不得你,我不要去京中外祖母家。”
“不去,不去贾家。”林如海见黛玉再次抽噎起来,心疼地安慰:“我听着圣旨的意思,日后我也将在京中久居。我们林家在京中有自己的宅子,住亲戚家像什么话,只不过京中的林宅久未住人,需要修整一番,我已经派人提前去打扫了。”
知道不用和林如海分开,黛玉对于要搬去哪个城市再无意见,却没想到,自那日之后,她再不得清闲。
林如海想着黛玉日后要嫁入皇家,身为福晋必须擅长管家理事,纵然贾敏自知身子不好后,一股脑地教了黛玉许多,但那些终究还是不够。
林如海在处理家中事物时,时时让黛玉跟着,言传身教着诸般事宜,让黛玉学着管家的关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