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重生后要当富一代的 > 严师高徒(第2页)

严师高徒(第2页)

不过,要改也得过了年,再说,年后不知什么时候四妹就会出嫁,在澡堂帮忙也不是长久之计。

为着轩轩百日已经请了客,也因为澡堂到了大年三十下午还有人排队等着,这年过的很匆忙。

李老娘刚开始还抱怨几句,等张翠翠把挣的毛票摆出来,就光顾着数钱了。

过年走亲戚的也没几家,去了趟梁家村,李二姐回来走了娘家,这年客也就差不多了。

至于李老娘的娘家外甥,那得过了初上,人家才能来看这个姑姑。

倒是初一,李梅来拜年,还算是呆了不少时间。

大年初一下午,李梅来拜年的时候就和张翠翠说,赵寡妇是个好师傅,手艺也好,就是对徒弟很严格,李老娘拽了句文,“严师出高徒”,又说现在社会好,那十年之前,赵寡妇这样的成分,还能当裁缝吗?要是往前三十年,别说当裁缝,寡妇都不能去人多的地方。

张翠翠就说,“现在都解放三十年了,还讲究那些老事儿?那那些服装厂,做的衣服卖到全国,里面就一个寡妇没有?”

这话一说,李老娘就没话说了。

大年初一的阳光透过窗棂,在炕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梅捧着糖水鸡蛋,手指上还带着几道细小的针眼。

"赵师傅大年三十还让我练锁边,"她伸出食指给张翠翠看,"说针脚要密得能兜住露水才行。"

李老娘正给轩轩换新棉袄,闻言停下动作,"早年间学手艺都这样。你爷爷那会儿有人跟老银匠学徒,三年才让碰真银子,"老太太突然压低声音,"那赵寡妇。。。没为难你吧?"

"娘!"张翠翠把瓜子壳扫进簸箕,"现在都1986年了,你还。。。"

"我知道!"李老娘把轩轩抱到炕里,"就是想着,搁前些年,她那样的成分。。。"

话没说完,被瑛子举着的新头巾打断了——正是李梅用赵寡妇教的双面绣技法做的。

李梅摩挲着茶杯沿:"师傅说,五八年那会儿她给公社做红旗,连夜踩缝纫机,手指甲都磨秃了。结果运动一来,反说她用红线绣字是封建残余。。。"她突然抬头,"嫂子,啥叫封建残余?"

张翠翠手里的笤帚顿了顿。她想起去年在县百货公司看见的旗袍展销,那盘扣花样比赵寡妇做的差远了。

"就是。。。"她瞥见瑛子头巾上栩栩如生的蝴蝶,"就是把好东西当坏东西呗。"

李大牛拎着酒壶从里屋出来:"要我说,现在县服装厂那些小年轻,缝个扣子都歪歪扭扭,还不如。。。"

他突然噤声——窗外传来李三木的咳嗽声。

李三木是来送年礼的,拎着两瓶洋河大曲。自打妹妹跟了赵寡妇学艺,他这个妇女干部没少被人议论。

"三哥,"张翠翠故意高声说,"梅子这手艺,开春就能接服装厂的活了!听说计件工资,做条裤子给八毛呢!"

李三木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跳了跳。他当然知道,去年县服装厂招工,一个名额二十个人抢。

"嗯。。。"他抿了口茶,"赵师傅那边。。。伙食费多少?"这话问得巧妙,既全了面子,又打探了虚实。

李梅眼睛一亮,"师傅不要钱!就说。。。"她突然卡壳,想起赵寡妇阴着脸说的后半句——"等你出息了,给我打副好棺材就行。"

正月初五迎财神,赵家庄来了辆绿色吉普车。县轻工局的干部听说赵寡妇的手艺,特意来考察"传统工艺传承情况"。

赵寡妇破天荒穿了件崭新的藏蓝对襟衫,头发抿得一丝不苟。当着她三个徒弟的面,把一件件"败作"抖开讲解:

"这件前襟裁短了三分,改成童装正合适。"

"这件袖笼收得太急,给胳膊有残疾的人穿反而舒服。"

最让人震撼的是那件"血衣",赵寡妇轻轻一抖,暗红色的墨迹竟拼出个"福"字——原来是给老人准备的寿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