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诡三国主角是自立还是谋士 > 第3542章 所求和索求(第3页)

第3542章 所求和索求(第3页)

……

太兴十年,二月。

刚刚解决了一场『危机』的许县,并没有恢复往日的平静,依旧是处于紧张、焦虑又嘈杂的气氛之中,无法自拔。

骠骑大军虽然在函谷关按兵不动,但是在许县之中,朝堂上下依旧是流言纷乱,民众之间也同样是焦躁不安。当然,这个『民众』也不是覆盖面像是后世那么的广泛。

关于如何对待骠骑大将军不遵守诏令,擅自在武关出兵的问题,一度议论得沸沸扬扬,但是因为曹操的到来,这些议论又暂停了下来,几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什么,似乎是等待着这一场战争迅的过去,也似乎是在等待着谁能给谁一个狠狠的教训等等。

曹操重新夺回了朝堂上的权柄,也就自然而然的要承担起整个局面的责任来。不论是天子,还是群臣,对于曹操的突然回归,多少有些措手不及,但是在随后的时间里面,天子和群臣都静默下来,整个的许县的氛围,就像是被压缩的弹簧,越压越紧,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反弹,抑或是崩塌。

在整个曹操阵营当中,如果说曹操是最大的那一面旗帜,那么在许县大本营里面的荀彧,才是确保旗帜不倒的旗手,然而在如今局面之下,荀彧也很为难。

曹操的败落,虽然是在之前作战的时候有所预估,但是大家都是希望能够胜利,而不是等待失败的,而且在河东之战的后期,曹军整体败落得度实在是太快,事情出现得太突然,颇有一点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感觉,连带着产生了不少的连锁反应,多少有些使得聪明睿智如荀彧一般,也是有些手忙脚乱起来,疲于奔命。

如今整个大汉山东,中原腹地的情况,实在已经是无法让人感到丝毫的乐观了。

此时,聚集在丞相府衙大堂之中的,便是曹操的几个核心臣子。

『看热闹的居多,真正关心社稷之人,又有几何?』

曹操坐在上,虽然鬓角生出不少的华来,可是依旧腰背挺直。

『为一国者,当勇于任职,岂可瞻前顾后,迟疑退缩?正所谓尽人事,而后听天命。何况此时天命未知,战阵之上,变数颇多,骠骑之军,就算是东出函谷,也是孤军深入!这真是我等之良机!』

说是这么说,但是实际情况大家心中有数。

骠骑起军以来,往往都是以少胜多,纵横南北,也不是『孤军深入』一两回了,若是真的因为『孤军』就一定会失利的话,斐潜怕是早就死了不知道几回了,尸体都化成了白骨!

现如今斐潜依旧好好的,就说明仅凭这什么『孤军深入』,根本就难不倒什么骠骑军!

曹操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环视一圈,沉声说道,『若是以兵甲为计,新莽当年就换了天地!』

此言掷地有声,众人皆是神色一正!

这才算是说到点上了。

确实是如此。

王莽新朝的失败以及刘秀成功建立东汉,固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王莽触及到了山东中原地区,尤其是地主阶级为主的豫州冀州的根本利益!

王莽以儒家理想主义为指导,试图恢复西周时期的『周礼』,推行了一系列复古改革,其中就有一条要将土地收回国有,禁止买卖,并且按照井田制进行重新分配。这一政策,不仅是直接触动了豪强地主阶级的利益,甚至违背了普通百姓自耕农的利益!

有谁喜欢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买的地,结果到了最后,一纸号令下就变成了国家的?那么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的意义,又是在哪里?奉献,牺牲?忠孝,仁义?

王莽显然没能调和这一点,也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办法和举措,反而使得从地主阶级到自耕农都反对王莽的制度,也使得其失去了新朝的根基。

因为失去了民间民众的支持,所以王莽的赋税收不上来,而要镇压各地的反叛,又需要大量的开支,所以王莽便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短时间内四次改革币制,行虚值货币大泉五十等,进一步破坏了新朝的信誉,使得物价膨胀,整个的民间怨声载道。

除此之外,王莽在『合法性』上的缺失,也是后期军队离心,上下败坏的重要因素。王莽通过『禅让』篡夺汉室,尽管利用谶纬和儒家理论包装合法性,但新朝始终面临无法摆脱的困境,也就是王莽违背了汉代以来的儒家伦理的『忠君』关键核心,以臣篡君的行为在道德上难以被士人彻底接受。

而刘秀的成功,重建东汉,延续西汉的政治框架,最为主要的,就是刘秀明确反对王莽的制度改革,满足了官僚集团和豪强的心理预期。

而王莽旧事,又和当下的情形,似乎有几分的相似!

曹操提出这一点,便是迅的振奋了下属臣子的信心。

王莽!

刘秀!

旧事旧时,今生今世!

只不过……

一切,真的会如此相似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