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皇太女的功绩传回长安城,他们便一直在致力于捧杀皇太女。可武皇迟迟不表态,终究让他们心中惴惴。
这回,他们可算是抓到皇太女的把柄了!皇太女居功自傲,未得圣令便私自回京,还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定是要造反无疑!
翌日,武皇上朝的时候,发现上书弹劾李令月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皇太女虽然为我大周打下了半壁江山,可这天下,终究还是圣人的天下!圣人如今春秋鼎盛,皇太女便目无君……上,率军队直闯长安城,莫非,皇太女已经等不及了,想要取代圣人了?”
第178章第178章
虽然那人及时改了口,武皇又岂会听不出来,那人原本想说的是“目无君父”?
有意思,真有意思。当初武皇枉顾李治的遗旨登上皇位之时,这些臣子们一个个都跳出来骂她牝鸡司晨,骂她有负先帝所托。
那些年,不知多少李唐宗室起兵造反,朝中亦有多少大臣为反贼提供方便。武皇为了压下反对的声音,杀空了半个朝廷,许多李氏宗亲与拥李派成了她手下的亡魂。
后来,李令月顶着“肖似太宗”的名头横空出世,又假称自己得了先人托梦,来调节拥武派以及拥李派的关系,这才让两败俱伤的武皇和余下的那些李家宗亲各退一步。
武皇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屠刀,余下的李家宗亲也不再起兵造武皇的反。朝廷的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存。
可以说,李令月维系着李武双方之间脆弱的平衡。李贤无法担任这个角色,李显和李旦也同样不能。
李令月为了避免在朝中发展出强大的势力,形成母女抗衡之势,平日里并不主动与朝中高官接触,但站在她背后的李家宗室与武将,本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若是武皇果真忌惮李令月的功绩,并对李令月动手,朝中少不了又要进行一轮明争暗斗。
武皇的目光从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身上扫过,嘴唇几乎抿成一条直线。
“继续说,怎么不说了?朕接下来是不是该废黜太女,如你们所愿,册封李显和李旦为皇储?令月不好控制,李显和李旦若是上位了,便能够任由你们摆布,是不是?”
“这……”那人眼见武皇神色不虞,赶忙改了口风:“皇储废立之事,兹事体大,臣不好敢言。臣只是出于忠心,给圣人提个醒。如今,朝野内外,只知有太女,不知有圣人,这难道是什么好事不成?”
“吐蕃人为陛下献上的颂德歌舞,据说最早便是吐蕃人打算献给太女的,后来,太女让吐蕃人将这支歌舞进行了改编,这才呈到了圣人面前。圣人贵为九五之尊,怎可捡旁人不要的东西?”
那人仔细观察着武皇的神色,见武皇眉峰微微蹙起,顿时放下了一颗心。
皇帝对自己的东西都有独占欲,果然容不得他人染指。武皇与皇储感情就是再好,这下,武皇也该对皇储生出芥蒂来了。
“太女命人为圣人献上歌舞,本也是出于一番好意。只是,她这番举动,也未免太不讲究了些。况且,太女此番回京之时如此蛮横无理,直闯京师,圣人也该给太女一个教训,以免太女忘了尊卑!”
说完这番话后,那人朝着武皇行了个大礼:“臣这番话,并非是出于臣的一己私心,而是为了陛下着想啊!”
“起吧,朕喜欢忠臣,忠臣自然该得到嘉奖。”武皇说着,看向了身旁的大臣们:“除了他们几个之外,还有谁是这样想的?”
此时的武皇和颜悦色,看起来当真要大赏群臣了,一旁陆陆续续又有几名官员站了出来。
“圣人,太女虽战功赫赫,可这天下,终究还是圣人的天下!太女实在太过僭越了!”
“太女殿下肖似太宗皇帝,虽让人欣喜,可也免不了让人担心……”
“圣人给了太女殿下莫大的自主权,无论是对吐蕃用兵,与大食开战,亦或是攻打云南,太女殿下都不曾上书朝廷……太女殿下的手中,已经掌握了太大的全力,臣实在是为圣人担心呐……”
武皇静静听完这番话,问道:“你们在朕跟前说太女的不是,难道,就不怕太女日后上位,清算你们么?”
“我等是圣人的臣子,而非太女的臣子。”
“好,说得好!你们可真是我大周忠心耿耿的好臣子啊!来人,将他们的官袍给朕扒了,压入大牢!”
原本还得意洋洋等着武皇赏赐的几名官员骤然变了脸色。
他们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方才,武皇不是已经被他们说动了吗?怎么倏忽间,武皇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武皇冷冷俯视着他们:“你们究竟是真忠心还是假忠心,朕难道还不清楚吗?你们不过是盼着朕与太女斗起来,你们好浑水摸鱼,坐享渔翁之利!你们为了得那从龙之功,便巧言令色构陷太女,离间我天家骨肉之情,其罪当诛!”
“将他们压下去,严刑拷打,直到他们供出主谋为止!朕倒要看看,构陷太女,究竟是他们自己的意思,还是旁人的意思!”
那些官员们个个面如死灰,一旁的其他大臣们也是勃然变色。
这些年,死在武皇手中的官员不计其数。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自认此事与自己无关,但他们实在不确定,武皇会不会借题发挥排除异己,再度在朝堂上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圣人,且慢!既然这些人是因着构陷儿臣,才被抓捕的,他们的去向,可否由儿臣说了算?”
众人闻言,纷纷向宣政殿门口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皇储服的女娘缓步走了进来。
阳光洒在她的身上,让她看上去分外耀眼。
数年不见,她比从前深沉了些许。如果说,过去的李令月像一把锋芒毕露的利刃,出鞘就要见血,那么此时的她,便似一池幽潭,让人看不清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