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郑公富弼善北使之职魏公韩琦寒西贼之胆,到仁宗晚期,连韩琦富弼这两位庆历年间的激进改革派都因为新政失败变成因循守旧的保守派,可想而知朝中的整体氛围如何。】
【可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年轻的英宗皇帝并没有当守成之君的条件,他必须支棱起来解决开国以来留下的各种问题才有资格过安稳日子,不然就是无穷无尽的内忧和外患。】
【虽然英宗皇帝是个力挽狂澜的明君,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前半辈子和倒霉俩字分不开,许是否极泰来,英宗皇帝在当上皇帝之後终于迎来了他的好运气。】
【庆历新政虽败,却为之後的变法攒了不少教训,可惜范文正公走的早,不然看到後面变法成功应该能高兴的再活个二十年。】
范仲淹也很想再活二十年,但是他也想说他死时已经六十多岁,就算不再活二十年也称得上是高寿,再多活二十年就是会被骂“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年纪。
他们生前见到的都是忧患,如果能看到仙人口中拨乱反正之後的大宋也算是一大幸事。
“有个问题。”晏殊擡眸,“仁宗皇帝才驾崩没多久,新即位的官家还年轻,为何早早便有了庙号?”
英宗,在谥法中代表着出类拔萃,会被赠予给年少有为的帝王。
难道新即位的官家为大宋殚精竭虑而英年早逝?
几人心头都是一紧,仁宗皇帝无子,他们知道後面接任的肯定是几次被接进皇宫充作皇子教养的十三团练,十三团练家中有孩儿,可英年早逝也不是事儿啊。
若真的英年早逝,怎麽地府中不见身影?
老臣们为见不到面的年轻官家操碎了心,怕见不着,又怕真见着。
各朝帝王们不操心,他们只想看热闹。
小神童的日子怎麽多姿多彩?三元及第到底怎麽钻的空子?接任的皇帝为什麽前半辈子和倒霉俩字儿分不开?
仙家真是的,说他们的糗事时那叫一个事无巨细,怎麽到老赵家就变了?
热闹呢?乐子呢?他们要闹了!
刘娥白了他们一眼,仙家都说了这次的重点是那位苏相,要事无巨细讲的肯定不会是老赵家,要看笑话还得再等等。
【治平年间的变法以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前期主持变法的是英宗和老王,後期主持变法的是神宗和小小苏,这次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古代继王莽新政之後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
【王安石在地方历练多年回京主持变法,英宗决定开始变法时,苏相也在京东路登州开始他的官场首秀。】
【说来也巧,当时正好有一大案需要权知开封府包拯包大人去京东路,咱苏相和开封府那是各种案子结下来的缘分,很难说英宗是不是特意选了那麽个地方让开封府能顺路带他一程。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之下,登州三剑客和开封府铁三角最终是一起出发前往登州。】
【开封府铁三角大家已经很熟悉就不介绍了,登州三剑客大家同样很熟悉但是还得再介绍一下。】
【苏景殊,小团队的脑力天花板,遇到事情负责出主意;白玉堂,小团队的武力天花板,遇到事情负责物理镇压;沈仲元,小团队的江湖百晓生,後来发展成江湖朝堂双线包打听,有什麽要打听的找他准没错。】
【有的人初入官场里外不是人,有的人到地方历练里外都是自己人,很明显,苏相属于後者。】
【当时包大人到登州要查的是宗王谋反的案子,虽然不知道那一任的登州知州到底是怎麽想的,但是他上来就把苏相拉进他的贪官同盟里不得不说是帮了大忙。】
【根据小道消息,那位登州知州是庞籍庞太师的外甥,庞太师的儿子庞昱是老来子自小娇生惯养,京城人称庞衙内。庞衙内是苏相的好朋友,那位登州知州估计是觉得他们沆瀣一气蛇鼠一窝所以直接当苏相是贪官。嗯,也不知道他心里的庞太师是什麽形象。】
【总之就是,苏通判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知州给烧没了。】
所有人:……
虽然没听明白这把火是怎麽烧的,但是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仙人的意思是,庞醇之的外甥参与宗王谋反?”
“他还把小儿子养成了纨绔?”
“不能吧?”
还有那位苏姓宰相,刚到任地就被贪官觉得是同夥真的没有别的原因吗?
这位苏相……他正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