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不久后,央视的上层的一间大办公室内,传来了一道独属于中年男人的爽朗笑声。
“看来,我们还真低估了这位小朋友!”
不久前……
“您看我给的这个理由,合适吗?”张远娓娓道来。
对方说,需要一个理由。
一个在央视播出一部两次播放成绩都很差的电视剧的理由。
若是一般制片人的话,肯定会回答。
“我们这部戏的演员阵容强大。”
“我们这部戏的剧本考究,参照了大量古籍。”
“我们这部戏的拍摄制作精良,每一件道具都是单独仿古制作的。”
诸如此类,展示作品优势的说法。
但这些都只是外部优势。
就像一位女演员,你说她长得漂亮,身材好,个子高。
但主演的戏已经票房连扑三四部了,一般的剧组会要吗?
现在这部戏,也是如此情况。
外部优势就不用说了,没用。
央视播的大型历史剧,哪一部不精良,演员不好了。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作品的核心内容上。
央视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与其他任何地方台都不同。
那就是,他除了广播电视外,还国家的喉舌。
这点非常重要。
在他们这儿播出的片子,先不是好不好看,而是不能犯错误。
同样的,在不犯错误的情况下,央视播出的作品,许多不光是为了给百姓看的。
就像普通人瞧每年大会报告内容都差不多,但内行一瞧就能知道未来几年的工作形式。
若举实例的话,就比如比较近的,o5年年初播出的《大宋提刑官》。
片子绝对好,剧王级的收视率。
其中何冰老师塑造的宋慈一角让人印象深刻。
但若说演的最好的,不得不说,还得是郭达老师饰演的大反派刁光斗。
喜剧演员演正剧,很多时候都是降维打击。
给何冰这位人艺台柱子都给压的没了光采。
不过张远觉得,这部片子不应该叫《大宋提刑官》,应该叫《我的吏部尚书老丈人》。
若没有吏部尚书老丈人,宋慈能斗的过刁光斗?
那这部剧除了好看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这就得结合当时的实事来看。
o3,o4,o5年,是内部整肃大年。
每年开会都以此为主题,抓的很紧。
而这片子的内容,看似是查案,但最后查着查着,都查到了百官前列那几位头上。
后世的《人民的名义》播出前一两年,形式也是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