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老毛病了,习惯了狱中湿气,在你这儿盈满暖气,一时喘不过来……去,去把窗户开开,顺便看看,雪停了没有……”
崔缨一阵心酸,忙将窗户打开:
“天还没大亮,只有些小雪。”
“诏狱的火应该已经灭了,此刻城门定开,不若现在就走。”
“行,等我收拾下东西。”
元日庭燎通明,前院还有不少在墙角烧竹火取暖的仆婢,崔缨掩着杨夙藏在后门角落,上前唤来守卫去取些竹筒,唬他在凌晨时分的后门点燃,爆炸可消灾祈福,驱走疫兽。
于是杨夙成功出府,崔缨也顺利从马房牵来早早预备好的车驾。
天色欲曙,飞雪迷离。
崔缨驾着马车,在空旷的街道上驰行,车厢里的人还在不停地咳嗽。
行至城南门口,果如杨夙所料,早已恢复了往日宁静,撤除了栅栏,已允许出城同行。但她这架势仍被城门守卫双戟拦下。
“什么人!?”
崔缨已换上寻常男装,她一拉马缰,也不多言,冷冷地从腰间抽出司空府身份牌令,径直扔出去。
守卫连连作揖,恭敬退还牌令,穆然退守旁侧,教卫兵打开城门,放她出去。
先前她从猎户手中买下的蓬庐,在许都城南二十里外,她驾车疾驰,终于在半个时辰内抵达目的地。
“这小院很安全,你放宽心,四处都有栅栏围住,我事先存了不少粮食在里头,疗伤的药记得敷啊。你先独自在这里藏着,等我解决完曹府的事,顺便打听昨夜的消息,我就回来找你,你自己好好保重……”
崔缨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匆匆辞别了杨夙,接着就去先前那推车的大汉家里,告知了他推车摆放处后,便即刻往城中赶去。
天已大亮,刚回到曹府,就撞上曹丕按剑在门口等着,卫大哥几个侍卫也在一旁。
“缨妹,大早上,就听闻你出城去了,可有此事?”
崔缨满脸堆笑,故作镇定,从马车里取出事先藏好的兔笼,抱在曹丕跟前,笑道:
“二哥你瞧,缨儿去郊外抓了不少稚兔呢!夜里二哥提前回来了,缨儿心想,元日定要好好跟二哥吃一顿火锅,这不雪刚停,我就去捕猎了嘛!”
“是,大雪过后,兔雉皆出来觅食,最适合罗网捕捉了……瑞雪兆丰年啊,今年,父亲的猎物定然不少。”
曹丕紧紧按着兔笼,面有愠色。
崔缨察觉出他话中有话,于是小心问道:
“二哥,可是为……昨夜诏狱大火烦心?”
曹丕点点头,与她一同走进府去。
“昨夜诏狱,有一重犯自焚其牢,还烧了不少监房,逃走了就近监牢的一名死囚,至今未曾缉捕到,谅他也出不得诏狱大门。不过,尚书台和廷尉署极其重视,那狱囚平白无故是生不了火的,不知是谁带进狱中的火种,查了一夜也查不出一点头绪……”
“会不会是那囚徒自取了墙顶的烛火?”
曹丕愣住:“你怎知牢墙有烛?”
“那不是狱中极其常见的吗?”崔缨反应很快。
“一听缨妹你就不曾进过诏狱,那地方不比寻常牢狱,昨夜失火地,更是防范极高的禁牢,禁牢墙极高,有锁链缚着囚徒,就算里头的人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能够到那墙烛的。只是,我十分好奇,那禁牢自焚的,究竟是何人,为何从不曾听父亲说起……”
“二哥,莫愁,莫愁,元日佳节,忙了一夜,你定然累极了,缨儿这就把新猎的稚兔拿下去,叫中厨办一顿丰膳来给二哥洗洗尘!”
“嚯,数日不见,子嘤听话不少啊,若要吃兔肉火锅,不如将你那只皎皎给二哥下酒,如何?”
“啊,不行不行,二哥还不如将缨儿杀了助助酒兴呢!”
“再敢胡言乱语,看我不打你!”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