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傍晚,饭点休息的一刻间,几人才有空和故人谈起近日之事。
他们因不肯为安禄山治疗眼疾,这一年都被关押在长安地牢中。本以为再无重见天日的机会,没想到竟真的等到了长安光复的一日。
说来不过三言两语,其中的波折艰辛却实在不是言词能表述的。
至于此前在地牢中的争端,彼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也便尽数泯于相逢一笑。
“我们本是想投靠王思礼将军麾下。”裴之行坦然说起,“后来听婴城说起,朔方军军营更短人手,我们便转道来此,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李明夷当即了然。
香积寺一战中,王思礼将军部按兵待命,直至最后才进入战场,伤亡是最少的,因此军医处的压力也不算重。
郭子仪现在为联军元帅,自然顾及不到这些微末事宜;仆固怀恩又和王思礼不对付,肯定不愿低头开口。
谢望主动将人推来,倒很符合其一贯作风。
“对了。”裴之远似是想起什么,“今日赵公提到,你究竟要做什么?”
对方是第一批接受了手术室概念的医生,李明夷也不打算向他们卖关子。他放下手中的碗筷,开门见山道:“我想在这里建立一个战地重症监护室。”
战地重症监护室?
这个闻所未闻的说法,令裴之远微微一怔。
“你的意思是将病重的士兵放在一处照顾?”
这个名字倒不难理解,但单凭这一点,就能将人治好么?
看出他们眼中的疑虑,李明夷饱含信心地颔首。
十九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场,一位貌不惊人的英国护士提出将战地中重伤的病人集中监护管理。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措下,英国士兵的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这位女士便是被士兵们亲切称呼为提灯女神的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
由她所建立的重伤战士病房,从此开启了重症监护室的时代。
看着那熟悉的坚笃神情,裴之远不由想起陈留时初见的一面,之后便不断听他口中听到闻所未闻的事物。
后生可畏啊。
与恩师的一席交谈依稀回响在耳畔。
他于是含笑点点头。
“便让老夫开开眼界吧。”
第113章重伤监护室
征得大将仆固怀恩的同意后,一间挂着重伤监护牌子的营帐很快建立起来。
按照李明夷的要求,这所特殊的救治营四面窗户都挂上帘子,闲杂人员不得靠近。其内部则分为数个独立的小间,按手术室的标准进行了消毒。
刚刚从强直发作中获救的士兵成为了首个进入监护室的病员。
在他的病床前,几个戴口罩帽子、穿白色隔离衣的医生,正目不转睛盯着操作在他头顶的那只手。
一支透明的细筒被慢慢推动着尾端,随着胶塞一格一格推过刻度线,里面淡褐色的药液被匀速挤出,全部注射进插在病患鼻孔中的软管内。
药物灌入后片刻,病人僵如石块的肌肉再次松弛下来,狰狞的表情也逐渐平复。
针管被抽出,接着从标记着“糖盐液”的陶碗中重新吸取了满满一筒,以同样的方式打入胃管。
身穿厚厚白衣的裴之远认真观摩着正向他们展示的注药操作,一旁的年轻弟子则不时拿出纸笔记录。
“病人仍可能继续发作,每次会大量出汗,造成严重的体。液流失。所以除了给予镇静的药物,必须给他补充液体,以免出现脱水症状。”
从小隔间退出后,李明夷揭下被汗水浸湿的口罩,向被分派来监护室的陈留官医讲解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一旦出现窒息,需要马上进行气管穿刺或切开。穿刺的最佳位置是颈部的环甲膜,这里。”
一边说着,他一边后仰脖颈,向认真聆听的官医们展示环甲膜所在的解剖位点。
对面的医生们跟着模仿起这个动作,果然触到他口中描述的柔韧软膜。
“这样便足够了么?”裴之远仍有些担忧。
听说需要照顾的是中风痉候的病人,他心中也不免咯噔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