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眼看去,只见保和殿建在一座“土”字形台基之上,为三层汉白玉石台基,四周雕有上千个螭首。
整座殿宇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屋面。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
殿内离得还远看不清楚,林泽这时候已经被这座华贵宏伟的殿宇所震撼。
虽然已经去过故宫,但是作为国家政治中心专用场所的紫禁城,林泽是第一次见。
广场上整齐排列着四百张桌椅,每个位置都有木质号牌放在桌面。
“诸生根据会试名次入座——”
找到自己的十九,林泽坐下后,整理衣服。
现在是九月下旬,早上的气温估计才十来度。七点的太阳还不够暖和,林泽出门前在里面穿了一件无袖夹袄保暖。
又过了将近半小时,就有人给林泽等贡生发了一本《礼部韵略》。
林泽当即翻看阅读,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即便不知道这东西要干什么。看到其他人都在认真翻阅,也会有样学样。
广场上众生看得认真,这本是朝廷最新修订的作试帖诗规则要求,覆试两道题,其中一道就是作诗。
“太子殿下驾到——”
“尚书大人到——”
太子仪仗甚是隆重——
门外中道设龙旗六,其执龙旗者衣着,与其旗的颜色一致。皇太子乘金辂而来,后设三十六人,前设四十八人。
执有旗、弩、幡、戟、戈、青杂花
团扇、班剑、吾杖、仪刀、镫杖、红圆盖、金交椅、金香炉等等……
浩浩荡荡的仪仗队来到保和殿,林泽等人皆根据进来前宫人教授的礼仪,躬身行礼。
林泽心里还有点安慰,本朝官员面圣,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行跪拜礼。
举人、贡生等,已经算是朝廷的官员。
“参见殿下——”
陈辉鸣轻轻抬手,旁边的内监官便开口唱道,“诸臣请坐——”
陈辉鸣从金辂下来,步至保和殿前的阶上,于宫人搬来的金交椅落座。
礼部尚书吕松坐于下首,其余官员根据品级或站或坐。
“奉陛下旨意,由本宫亲临保和殿,选题二道,以此覆试,严查科考中行徇私舞弊之人。一经查出,悔之无及。”陈辉鸣清冷的嗓音传出,在场众人莫不戚戚。
行为举止更加谨慎小心,眼睛都不敢往旁边瞟去,免得被判作弊。
“散卷——”
礼部的官员声音落下,不多时,林泽就领到了今天的覆试题目。
《四书》题如下【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林泽左手大拇指在木桌边缘摩挲,先通过默读这句话,找到断句语感,然后回忆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题目出自《论语。里仁篇》,大致意思是,我没有看见完全崇尚仁的人,没有看见完全厌恶不仁的人。完全崇尚仁的人,是至高无上的。完全厌恶不仁的人,他完全崇尚仁,他不想将不仁加在自己身上。
这话听着有些绕,但是林泽是看过好几个大儒注释版本的。
在这里,圣人将“仁”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一个理想主义的境界。
实际上,在《论语》和孔子的其他学说中,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具体含义。
解题方向很多,林泽想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才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定的论点——盖好仁者,真知仁之好。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
追求仁的人,是知道仁的好。讨厌不仁,是因为见识过不仁的可恶。所以人们应该通过自我修行,成为仁者,就能避免做出不仁的事。修成仁者的过程,也是成为圣贤的过程,因此这是很难,人们很难见到。
以此,林泽通过‘概成德之难,因言弃德者之众’,开始切入主题。以八股文的格式,层层深入将本次论点进行全面地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