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汉与罗马版图 > 第12章 唯有杀(第1页)

第12章 唯有杀(第1页)

看着两侧山壁陡峭,袁华在思考这地方都是是个极度适合重弩伏击的,可怎么爬上去呢?袁华一边思考,一边用羊皮和木炭记录自己的想法,随着晃晃悠悠的马队,他们终于跨过了雄伟陡峭的山口。当袁华的战马踏上草原,他明显感觉到这个生灵,无比的兴奋,连脚步都变得欢快。放下羊皮,他再次看着这片在晨曦间,随风起伏的草海,不悲不喜。崔力则坐在马上,他在研究袁华给他画的上弩器,这东西有意思,人只要抬到力气最大的位置,然后摇动后面的两个把手,就能将弓弦挂上弩机。按照袁华的说法,就算是古塔也能自己上重弩,只是射速慢一点!可崔力知道,这不是问题,为啥?因为重弩本身比的就是力量和准头,弓不能长时间瞄准,弓手拉开弓的同时,弓就在轻轻颤抖,时间越久弓手的准确度就越差,而弩手可以一直瞄,可以等到最好的机会再出手,一击必杀!而且,弩的力量是弓的数倍,重弩在百米内的近距离,几乎是一条直线,准确度极高。所以,大汉的弩从来就不是追求射速,而是追求威力!要追求射速?那可以三轮射,三排人一轮接一轮发射,前排人射完,回到后队上弩,第二排跟上射击,这就如同海潮,一层接一层,轮回往复,永无止境!而且,弩手的腰张,比弓手的臂张要更为持久,崔力就亲眼看到,大汉的士兵可以一个上午不停的开弩,而游牧民射完三十支箭,手臂就会酸痛,弓力会很快衰减!还有一张图,崔力还没看懂,当然这是袁华自己在琢磨的,他知道后世有一种滑轮弩,力气大的变态,他就试着画一画和崔力一起讨论一下。队伍在出了山口后向着西北面移动,第一天中午,他们来到了一个乌孙部曾经的部落驻地,可放眼望去全是燃烧后的灰烬,一切苍凉和萧索。刘玉指着前面说到,“再走半天,就是我们部落的夏季牧场。”,她没有再说话,可她的眼睛里,有着无尽的哀伤。袁华问了一个问题,“草原上的战斗多吗?”刘玉摇摇头,说道,“乌孙部其实是很多小部落的集合,往常我们相互之间的战斗并不多,只有匈奴人他们会带来死亡和奴役!”袁华再次问道,“为什么匈奴人和周边所有的部族都有矛盾?大月氏,康居,乌孙,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和仇恨?”刘玉看向长空,叹息着说道,“因为大汉!”袁华不理解了,他反问,“因为大汉?”刘玉点点头,说道,“匈奴是最靠近大汉的部族,他们学会了大汉很多东西,他们甚至说大汉是他们的故土,他们是夏的后人。匈奴有完整的官职,有从大汉俘获的匠人,有从大汉学会的技能,他们和大汉数百年战争让他们的战术比我们更完善。他们能制造马车,他们能制造铁器,他们知道如何修建城池,他们也知道如何用计谋分化其他部族!”袁华没有说话,他只是保持着马速,紧紧和刘玉并行,等待着她后面的话语。刘玉思考了一会,最终还是说了出来,“乌孙部有一些部族,臣服于匈奴,数百年来,他们反对乌孙和大汉结盟。他们说,大汉太远,无法提供保护!匈奴太近,随时能够让我们伏尸千里!”她再次回头看了看,那个已经毁灭的驻地,脸上满是愤怒,继续说道:“乌孙并不弱小,可不能团结才是匈奴人欺负我们的原因。”她仰天发问,“乌孙啊!何时才能如大汉一般,百族一统啊?”袁华思考了很久,他良久以后才,举着马鞭,指着大地说道,对着刘玉说道,“要想统一这片草原,只有一个办法!”刘玉急切的问道,“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办法可以统一乌孙部!”袁华咬着牙,重重吐出了一个字,“杀!”刘玉震惊了,她不可思议的看着袁华,说道,“杀?”袁华再次点头,再次说道,“杀!”刘玉有些落寞,她指着那个村庄说道,“死了这么多人,难道还不够吗?”袁华是知道历史的,他知道成吉思汗是怎么做的,也只有成吉思汗曾经真的统一过从亚到欧的草原,他叹息道,“刘玉!你生在草原,你应该比我更了解草原,草原人到底信奉什么?大汉的那一套,真的适合草原吗?”刘玉不再说话,她低着头,策马前行,背影有些孤独,也有些寂寞,数十年她学习汉字,传承汉的文化,只为将秩序和和谐带到这里,可这个汉人却告诉她,“杀”!那和匈奴人有什么区别?袁华看着她离开,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残忍,可他必须说出来,刘玉他们必须知道这个道理,否则他们没有延续下去的权力!忽然前队有些乱,一个战士策马沿着队列奔来,他高声大喊,“前方有匈奴人的小队,全体备战!”。袁华急忙策马奔腾,他绕开中队直接冲向前队,大声喊道,“等一等,我有话说。。。”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草海里,一支匈奴人的仆从小队在前进,他们大约三十个匈奴牧人,五十匹马,还有七辆马车,马车上捆着四十多个乌孙男女,他们在大声说笑。突然,前方有口哨声传来,远远的他们都能看到,一支匈奴骑兵在向着自己走来。头人大喊,“戒备!”,他坐在马上,拿出了斧头和盾牌。这片草原,没有什么人可以信任,你若是不展示武力,匈奴部落之间也会劫掠。很简单,只要说自己部族是死在乌孙人手里就行,那么奴隶和财富就是他们的了。三十三个匈奴牧民,取弓,持刀,慢慢聚集到前方,迎着那个不大的匈奴队伍的方向。袁华还是有一点紧张,他和八个战士骑马走在最前面,看上去吊儿郎当,双手都没有触碰武器。可他们的身后的有三排,三十个男男女女,都已经将各种弩机上弦,等待着发射。双方走到二百米,一个匈奴壮汉放箭,羽箭划破长空,斜斜插在袁华面前的草地上,箭矢没入泥土,羽杆在“嗡嗡”作响。这就是“一箭之地”!一箭的距离通常指的是古人用箭射出的长度作为度量,大约相当于一百三十步左右的距离,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米左右。这个距离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用来形容两个地点之间相距不远。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的精确测量工具,人们常常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动作来作为度量单位。箭作为一种常用的武器和狩猎工具,其射出的距离自然成为了一个易于理解和使用的度量标准。对方在高声喊着什么,可袁华听不懂,他只是低声说道,“走”。前队的九人,突然就向左偏转,开始策马奔腾。匈奴人的视线随着这九人在移动,可下一个瞬间,有匈奴人大喊,“散。。。”可话还没有落音,对面原地不动的三十个男女骑手的弓弩已经扣下扳机和松开弓弦。匈奴头人,就这么睁大眼睛的看着,他试图抬起左手的盾,可弩矢的射速比他认知的箭快的多,两根重弩的弩箭射透了他的身体,他的身体向后翻倒。而他的身后,那些聚集起来的匈奴牧人,这一刻也倒下一片,十五人被射倒,乱成一团。三十个射完弩的男女,打马回转,居然向着远处逃去?匈奴人无比愤怒,他们盯着那三十个逃跑的人,大声叫骂,狠狠地用马鞭抽打自己的战马,开始提速追赶。可就在这时又有族人在大喊,“右边,小心!”就见,那刚刚策马奔腾出去的九人,已经回转马速提的极快,从右侧冲了过来。老阿拉什大声喊道,“倒!”九匹并排疾行的战马,马蹄翻飞;九杆五米的长枪开始伏倒,枪尖如林,直指那刚刚开始提速的15名匈奴族人。一百米,轻骑兵,其疾如火!匈奴人和他们的战马看到那些锐利的矛尖,都有些害怕,想要侧转逃离,可两军已经交汇。一瞬间,长枪入体的“噗呲”声,惨痛的嚎叫声,枪杆“咔嚓”的折断声,不绝于耳。第一次冲阵,所有人都有些紧张,九杆长枪,只刺中五人。袁华拿着断开的枪杆,从一个匈奴人的眼前掠过,右手挥动枪杆,狠狠地拍在他的脸上,马速加上手臂挥动的力量,这一下就把他打下马背,双手捂着脸,满地打滚,拼命嚎叫。等到他冲出五十步,马匹回转之时,再看敌人,只剩下七人正在打马想要逃离。可远处的三十人已经上好弩机,开始散成一条直线扑了过来,他们只能转向。袁华大声喊,“射马,射马”三十把弩箭射出,草原人比袁华更懂什么是骑战,他们全都向着马匹射击,人仰马翻,只有两人冲出箭阵。一群解忧部骑兵追了出去,老阿拉什和古尔丽也紧追其后,双方在草原上开始了生死追逐。半个时辰后,追击的士兵回来,两颗人头被扔在草地上,他们混浊空洞的眸子看着苍穹。六月中旬的这一战,在袁华的安排下,众人进行了偷袭,没有一个受伤,只有一匹战马左肩被射中,休息几天就能好。缴获战马四十一匹,一些粮食和武器,七辆匈奴人的马车。解救乌孙族人四十五人,其中男人十个,女人三十人,小孩五人。队伍的人数扩大到九十一人,其中男子二十四人,小孩十二人,女子五十五人。他们埋掉这群匈奴人,整备武器,向着西北继续前行,依旧是装扮成匈奴人的样子。:()大汉与罗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