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汉与罗马版图 > 第11章 游牧民族的远行(第1页)

第11章 游牧民族的远行(第1页)

这是第一次长时间骑行,整个过程是快乐,并痛苦的双重体验。当然,生活在这群游牧民族之中,袁华还是学会了很多以前完全不知道的东西。例如,老阿拉什知道袁华和崔力这两个汉人根本就不会骑马,以前在山区马队走走停停,甚至有很多时候,大家其实是下马步行更多。他走上前来,将一个小皮袋子递给这两个菜鸟,说道:“这是马油,每一次休息的时候,自己抹到腿部的内侧,一定要抹的足够多,不然你们会非常不爽!”两个汉人拿着这个小袋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再看看其他人,确实有些人在抹马油。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还是抹了,只是油腻腻的,有些难受。昨夜下过一阵小雨,六月的山地还有些微凉,但所有人在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都醒了,早早的吃过马肉粥和一些野菜,全都开始认真的检查自己的战马和装备。袁华不懂,他就看别人怎么搞?这群骑兵先是检查马鞍、缰绳、马镫等装备是不是完好无损,偶尔会用力拉一下,看看有没有松动。然后,这群人还会检查马蹄是否健康,以及观察马匹的粪便,他们会尽量合理分配马匹的负重。马匹的进食也是有控制的,他们会特意准备一些盐水,一些干草料,不让马匹吃的太多。甚至有些人还会牵着马匹走动一下,就像热身运动。。。然后是分组,四十六人,被分成了四个小队:打头阵的是三名斥候小队由刘行带领;接下来是十人战斗小队由阿拉什带领;然后是妇女和儿童小队由刘玉带领;最后是五个人的尾巴小队,由袁华,崔力和古尔丽带领,当然其实领头人是古尔丽,她比两个汉人更懂什么是马战!一队接一队在晨曦中出发,他们牵着战马,从平缓处慢慢下山。袁华观察到,战马的爬山能力还不错,它们自己会掌握好平衡,慢慢的下山。然后,淌水跨过溪流。妇女队在这时还回收了五个鱼篓,将这些鱼篓挂在马匹的侧面,看到满满的五篓小鱼,她们银铃般的笑声,连还在山坡上艰难下行的袁华都听到了。有一个妇人回身对着山坡上的袁华喊道,“华先生,很多鱼,中午你来做鱼汤!”袁华哈哈大笑,他远远的喊,“好,我来做!”趟过溪流,刘行第一队上马,开始的一里路,马匹缓步前进,然后再慢慢提速。袁华作为后队,他第一次经历这种长时间骑行,队伍慢,他们就慢,队伍快,他们就快。最开始的一个小时,这种体验很酷,看着大山绵延,溪水潺潺,马匹也不需要太多管控,它会自动跟随马队的速度,迎着六月的山风快速驰骋,这种体验非常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还是那些山,水依然是那些水,可大腿不再是那个大腿,屁股也不再是他的屁股,整个人在马上渐渐麻了。可他看看前面的女人队伍,再看看身边的古尔丽她们,他也把心一横,老子怎么也是个男的,还比不过几个娘们吗?再回头看看跟在后面的崔叔,他发现崔叔也是满脸便秘的表情,他的心情突然就好了,终于找到了同病相怜的人啊!袁华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断问着古尔丽各种骑行的问题。随着古尔丽的讲述,一个游牧民族千百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如同一个宝库向他徐徐展开。首先,马匹的速度是一个波浪线,不能一直快,而是快与慢要结合,这是马匹长途行军的关键。长时间相处,骑手可以感知马匹的状态,比如它们会出汗,如果马匹在大量出汗,就要慢慢减缓速度,让它们喘息一下。同时,定期要补充淡盐水,这样马匹身体里的水分可以得到补充,另外不能吃的太饱,太饱马匹在剧烈运动以后会极度不适。所以,长期行军的战马,会很快消瘦,要尽快找到牧场让它们可以恢复肌肉和脂肪,否则马就非常容易生病。古尔丽还补充道,“如果是大雪天,要给马匹全身都披上羊毛毯,它们也生命,它们也会感到寒冷。在大雪天,如果极速奔跑,马匹大量流汗,汗水会变成冰晶,会夺走马匹的体温。这时候,如果不保暖,马匹会被活活冻死!”袁华心里在骂,“握草,你们部落冬天也没有给我过羊毛毯,好不好?让我们自己去捡芦花,自己做一床草毯,冻的要死!”可他并没有说出来,他明白,这就是草原和大漠上的规矩,奴隶连大牲口都不如。老阿拉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奴隶,部族可以自己干!可没有了大牲口,这个部族就会全部饿死!”当时,袁华还蠢蠢的问,“不是还有羊这些小牲口?”老阿拉什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反问道,“大牲口都冻死了,小羊能活?”呃。。。有点道理!这群牧民把马和牛看的极重,冬日还会为大牲口盖草房子,可羊就是一个羊圈,最好也就是带个茅草顶而已。,!当然,去年冬天,他们还在羊圈里用泥巴炉子生了火,用来升温。每当袁华回忆起此地的冬天时,身体便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仿佛那寒冷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骨髓之中。这里简直就是人间炼狱啊!他暗自咒骂着。尽管没有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气温,但从一些日常现象便能轻易判断出温度之低。比如,他撒出去的尿液,转瞬间就会被冻结成冰柱;而那坚硬如石的地面,更是让人难以行走。据他粗略估计,这里的温度绝对在零下十度至二十度之间徘徊。在如此严寒的冬季里,袁华为了取暖,每晚只能紧紧抱住那些毛茸茸的羊羔入睡。它们身上的温暖成为了他唯一可以依靠的慰藉。然而,即便这样,夜晚的寒意还是常常穿透层层衣物,侵袭他的身躯。有时,他甚至会产生一种荒诞的念头:要是自己也能像这些小羊羔一样,浑身长满厚厚的绒毛该有多好啊!那样或许就能抵御这无尽的寒冷了。这条山路,弯弯绕绕,队伍在中午停下,在一个溪流边的石头滩上集结。斥候队还在前进,他们至少要多跑三里地,自己在前方休息,不然如果碰到匈奴骑兵,没有突前的斥候队进行预警,匈奴骑兵就能无限接近营地。骑兵只要开始冲锋,五百米的一里地,他们眨眼就到,失去马速,所有人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你也别想逃,你的战马刚提速,人家的战马已经飞速掠过,钢刀横切而过,你的头就能飘飘欲仙,飞上半空,在落到地面,然后你就能看见,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风光。这一次休息,也有很多知识,这他娘,活到老,还真是学到老。人们会让马匹先喝点淡盐水,然后稍微放松一下,去寻找一些青草,但时间不长就会把它们牵回来喂干草,这样才能控制它们的食量。大家吃饭加休息大约半个时辰,人们会再次检查装备和马匹状态,然后再次上路。再一次,斥候换人了!不能让前面的三个人一直干斥候的工作,这份工作要求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期干,很快就会疲乏,反而会忽视很多东西,效果反而赶不上定期替换。但这样的换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斥候队里必须有两个老兵,那些见过生死,那些知道分辨痕迹的老兵。夜晚宿营时,袁华提出了建议,那就是将哨兵分为两队,每队两人,一队是近处的明哨,一队是远一点的暗哨,大家同意了。于是。。。袁华成了第一个晚上的暗哨成员,带着草毯和羊毛皮,窝在一个草坑里,被蚊子轻吻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看着他浑身红点,奇痒难赖,所有人都笑了。刘玉带着他走到旁边,指着一种草说道:“用这个铺在地窝里,就不会有蚊子!”袁华才想起来,以前放牧的时候,都是老阿拉什做的地窝子,看来连挖一个小坑都是有学问的,现代人就算要千般本事,面对大自然,远远比不上这些古人。就这样,小小的马队一路风尘仆仆地前行着,整整走了三天。漫长旅程终于结束,第三天的傍晚,夕阳西下,如血的残阳将整个天空染得通红,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又壮丽的面纱。此时,队伍终于抵达了位于大山北面的山口。他们停下脚步,稍作休整后,一群人便悄悄地爬上了附近的一个小山丘。众人小心翼翼地趴在山头上,目光都朝着北面的山口方向望去。只见那群山环抱之处,宛如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被劈开了一道缺口。透过这个缺口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外面是一片广袤无垠、一望无边的草原。这片绿色的海洋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一直向远方延展而去,直至与那天相接,消失在视野的尽头。此时,微风吹过,身边的草丛沙沙作响,伴着山鹰在高空不停的鸣叫,仿佛是大地在吟唱着古老的歌谣。没有人说话,可所有人的表情已经说明,他们有喜悦,也有恐惧,山的外面谁也不知道有什么在等待他们,一切都是未知的存在。袁华很奇怪,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这一世,他仿佛漠视死亡,他看向那个山口,完全没有恐惧。有时候,他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死了,就能回去自己的时空?这世间他没有亲人,没有故乡,就是一个过客而已。现在,他唯一放不下唯有崔叔,他说过,要带着崔叔回家,回去大汉。这就是他,唯一存在的念想!:()大汉与罗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