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内容也一点虚的都没有,起手就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
可以说,这简直就是照着老朱脸上抽大嘴巴子。
就连最乐观的人,都有些怵。
让你们试探,不是让你们直接骑脸啊。
这下可完了。
果不其然,对于这篇文章老朱直接破防了,当着群臣的面训斥了解缙。
如此不忠不孝的反叛文章,竟然能出现在大明周报上,要你们何用?
然后不顾群臣求情,将解缙配南洋担任督学。
同时下令,对大明周报编辑部进行审查,务必将这些无君无父之辈全部踢出去。
听到这个处置结果,群臣反而松了口气。
老朱方才那表情,还以为他要大开杀戒呢。
没想到只是配南洋……
等等,南洋督学?
这好像是个肥差啊。
一手建立南洋的文教体系,等于将自己的影响力扩散到整个南洋。
以后南洋的文人见了他,都得喊一声大宗师。
这是多大的影响力?
再过几年携大势重回中枢,少说也得是礼部侍郎级别的。
如果能让皇帝满意,礼部尚书乃至入阁都有可能。
这哪是配,这分明是重用。
太上皇这是老糊涂了啊。
当然,只有傻子才会认为老朱糊涂了,大多数人都认为老朱还是惜才的。
扔到南洋那种艰苦的地方是处罚,担任督学是磨炼。
可以说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地方。有些人只看到了危险,觉得不值。
有些人则看到了机遇,有机会入阁,这样的机会哪怕豁出命都值。
但不管怎么说,此举再次帮解缙扬了名。
目前他可谓是自宋濂、刘伯温等人之后,名气最大的大儒了。
另一边,朱雄英悄悄对陈景恪说道:
“老爷子这气不像是假的,你写的这篇文章杀伤力确实大啊。”
陈景恪不确定的道:“不会吧,这不是太上皇让我写的吗。”
“还让我写的犀利点,这样他怒才合情合理。”
朱雄英幸灾乐祸的道:“那你也不能专门戳老头子的痛处啊。”
“等着吧,他肯定收拾你。”
陈景恪不禁缩了缩脖子,不会吧,老朱应该没这么小气吧。
是的,这篇文章出自陈景恪之手。
目的就是打乱儒生们的计划,同时给老朱创造一个怒的机会,不露痕迹的对大明周报编辑部来一次大换血。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将儒生们给吓住,让他们不敢往道德制高点上爬。
完全不用担心。
权力就是最好的诱饵,即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危险,依然会有无数人为了那百分之一的可能前赴后继。
更何况,就算他们怂了,大不了再写几篇文章引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