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太上皇、太子都十分器重你,让你去南洋,也是不想你被人利用。”
“希望你能理解他们的苦心。”
解缙面露感激之色,朝皇宫行礼道:“臣必不负太上皇、皇上、太子厚望。”
然后他担忧的道:“希直兄不会受到牵连吧?”
陈景恪说道:“放心,孰是孰非太上皇心里非常清楚,就算要惩处某些人,也不会牵连到你二人。”
“否则也不会让你去南洋担任督学了。”
“而且等你走后,将会由希直兄担任翰林院学士兼周报总编辑。”
解缙也不是腐儒,马上就从这个任命察觉到了异常,追问道:
“太上皇对儒学不满?”
陈景恪自然不能告诉他真实意图,只是道:
“是的,太上皇对儒生的保守多有不满,准备动一动。”
“让你去南洋,也是因为你和儒家关系密切,不想你夹在中间不好做人。”
解缙果然被误导,想到了第一期国家计划,完成度低的让人无法直视。
应该是这一点,引起了太上皇的不满。
毕竟老朱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这是有先例在的。
再加上朱标掌权期间,选拔培养了大批新式官吏。
老旧官僚不退,新式官吏就无法上位。
在他想来,太上皇应该是准备快刀斩乱麻,完成新老交替。
甚至他还想到了另外一点,陈景恪的大同世界。
一旦表必然会遭到其他学派的抨击。
自己和陈景恪的私交虽然很好,毕竟是儒生身份。
更何况,现在掌管大明周报的大多都是儒生。
到时候报纸很可能会成为,批判大同世界的主战场。
现在自己退出,儒家‘叛徒’方孝孺掌管大明周报,接下来再将核心成员换一遍。
大明周报就会变成鼓吹大同世界的地方。
对此,解缙没有任何其他想法。
他是儒生不假,却不是腐儒。
对那种保守派官僚,也确实多有不满。
陈景恪的大同世界他看过,确实很优秀,至少比目前的各派更适应大明的需求。
他和方孝孺之所以敢重提‘公天下’思想,就是受到大同世界的影响。
这么优秀的学问,就应该推行天下。
太上皇采用雷霆手段,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他反而很感激老朱,在这种时候将他调到南洋,避免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对于解缙的反应,陈景恪心中有些羞愧。
欺骗朋友实在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即便有足够的理由。
不过他心中也不禁赞叹,解缙才是真正的儒生。
儒家思想能引导华夏上千年,不是没有原因的。
——
很快第二次试探来了,有人公然打出了这样一个标题:
天之立君,本以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