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候,余笙往前一步,握住他的手。比之那彻骨寒意更为凛冽的肃杀气息,毫无保留自藏苍山道场中倾泻而出,与那道气息正面对撞。
下一刻,风骤凝,寒意深至无。
夜色悄然如墨。
道殿中的灯火变得更为耀眼,道唱声却被突如其来的如注暴雨淹没。
整座山峰好似在这刻变成一艘无比巨大的船只,在天怒的汪洋大海中沉浮不定,而亮着灯火的道殿就是船舱也是唯一的安全归宿。
余笙面无表情地看着这幕画面。
不知何时,众生已经出现在她手中。
她和顾濯身在暴风雨中,却像是局外人,衣衫片缕不湿。
这世间不存在蒙蔽她双眼的幻境。
故而这是道场。
或者说是一个世界。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
准确地说,是当年大秦在战胜道门后,为何只是让天道宗封山而不灭门的根本原因。
其时无论她还是白皇帝,乃至于道休和司主都已身负重伤,哪怕再如何想要断绝天道宗的传承,都不至于为此赔上自己的道途甚至性命。
至于后来为什么不再行灭门之事,那已经综合成为各个方面的万般考量,再不是生死存亡之上的问题。
然而,如今谁有资格执掌天道宗巅峰之时留下的这座自成道场大阵?
余笙当然知道玄都之上有一位年轻道士,但她同样知道此人仍未步入羽化之境,便不可能让此阵如此强横,甚至可以干涉到道主故居。
顾濯牵着她的手,迎着暴雨,往前。
听不见雷鸣,雨声噼里啪啦彷如箭矢,很容易让人回想起百年前道门与大秦的决战。
夜色越来越浓,让道殿内的灯火愈明亮,直至两人踏入殿中。
落入余笙眼中的正是那位年轻道人。
她蹙起眉头,确定此人并非羽化之境,为何流露出来的气息能让她生出强烈的警惕感觉?
此人到底是谁?
顾濯沉默不语。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就连殿外的雨声都隐隐稀疏时,他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
带着万般的感慨与怅然。
“师兄,好久不见。”
……
……
是的,这位年轻道人是顾濯的师兄。
百年看似漫长,距今其实未久,该被流传下来的那些关系尚未成为子子孙孙间的隐秘传闻。
道主被誉为道门之主,地位再是然不过,就连观主这等步入羽化之境的至强者,在他面前也必须要执礼而恭,不敢有任何的放肆。
谁有资格被道主称作为师兄?
根据各种资料的记载,整个道门唯有一人而已。
——天道宗的掌教真人。
他在史书上名声不显,功绩更是因道门败于帝国而狼狈若无,哪怕是曾经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修行者,对他的印象也不会太多。
道理很简单。
道主的光芒着实太过耀眼,遮蔽千年。
活在他阴影之下的这位师兄看似是天道宗掌教,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道主不愿取之的结果,并非是其本人真正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