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皇帝搬到行宫居住,治理范围也一再萎缩,治理手段更加丰富随意,和特科有关的很多会议,史官没有参加,但在这样敏感关键的时刻,礼部就发挥作用了。
在他们的坚持下,很快史官就进驻了寝殿,严格地记录着皇帝的每一次用药、探视,当然也包括至关重要的节点——他何时撒手人寰,以及是否留下遗诏,这些信息的正当性,都是要靠史官来背书的。
在这些事情上,的确也可以看出敏朝的一些积累,谢双吉也是看到了史官出面,这才意识到,买地的历史似乎一直来也缺乏系统的记录和整理,或者说,六姐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是很淡薄的,谢双吉倒是认为,有些事情该记还是要记,免得日后产生什么争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系统且完备的历史,对一个国家来说,虽然无形,但却是最宝贵的财富,买活军可不能把华夏数千年来的传统给弄丢了。
她在心底提醒自己记下此事,给姐姐写信时提上一笔,又集聚精神,听王至孝和她报告这一日以来,各方的动静,“皇后并辅政大臣早上都来探病侍疾……之后便去商议政事了,行宫中一切如常,并无异动。夜中也无人窥视皇爷。”
按道理来说,这事不该由王至孝亲自来和她说,王至孝本人的立场,也就一览无遗了——虽然在特科开展之后,京中阉人对皇帝也是忠心耿耿,的确培养出一批只听令于皇帝的势力。但买活军在阉人中的威望,仍然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
王至孝的义父王知礼,早都在敏朝使团中谋了个闲职,其实就是在南方养老了,王至孝虽然在皇帝身边做事,但他的真实倾向,皇帝也是心知肚明,或者说,他之所以得到皇帝多年的重用和信任,正是因为王至孝和买活军坚固的联系,很多时候,王至孝充当的就是双方沟通传话斡旋的桥梁角色。
而在这样一个时候,王至孝比谁都要清楚,能保住皇帝性命的,恰恰不是皇后,而是田任丘和买活军。因此,在他隐隐的倾向下,这两方在行宫办事,明显要方便得多,至于皇后一方,他虽然也不至于落了话柄,但私底下不掣肘也是不可能的。
这几日来,他也实在是辛苦,一方面大量时间花在皇帝这里,日夜值宿,一方面还要抓牢行宫上下内外,震慑宵小,以免有小人作耗。不过是七天功夫,王至孝显然瘦了,黑眼圈快有眼睛大。谢双吉不免也宽慰了几句,又问了问王至孝会议的进展,王至孝摇头道,“没有什么进展!目前就是卡在粮草上。西林党也不肯把山阳道划为特别区,就只能卡在那里了。他们是指望鞑靼人吃下边市之后,总要消化整顿上小半个月……所以还有些时间。”
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怎么能只是指望着这个呢?谢双吉心下有些沉重,暗道,“田任丘不肯冲特科开刀,在我意料之中,西林党不肯划山阳道就更合理了,特别区是他们最恨皇帝的地方,这几年来都围绕这一点口诛笔伐,山阳道倘若要划出去,这件事是要算在皇后头上的,千辛万苦才盼来的摄政贤后,刚一上任就背个大黑锅,他们脸面如何下得来,而且,违背了自己宗旨理念的政治派别,哪有好果子吃?做鸟兽散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她看待这些问题,视野已比较宽广,不再只是简单地感慨某个团体的执拗执迷,而是能看到其背后无可奈何的利益逼迫,以及有可能采取的妥协之策,谢双吉推测最后这个黑锅可能还是会甩给皇帝:就说是他在任期间就已经做好的移交山阳道的决策就行了。以山阳道来交换买地的粮草,他们是有把握买地会点头的,毕竟,山阳道是谢家老家,都会猜姐姐对此地有特殊的感情。
在买地这里,能得个山阳道,也好对下交代,不至于算是浪掷了宝贵的粮草。其实本来无论如何可能都要出粮的,就算敏朝什么都没给,只是派人来乞讨,该出的也得出,现在还有个山阳道,感情上可能会更好受一些。谢双吉想这个结果或许也还不错,总比最坏的强些,只是眼下还要耐着性子等——等细节撕巴清楚,等敏朝达成一致,买地这里再走流程……明明都是火烧眉毛的紧急情况了,但却还是要等。
等待真是这世上最磨人性子的事儿了,这几天,谢双吉是领教得够够的了,她感觉自己简直已经被行宫中阴郁缠绵的气氛给完全掳获了,每天都活在一种钝性的折磨里:永远在等,永远没有积极的消息。苦候了许久,得到的消息,明明是对方舍命传来的,却还是重复简单,对事态没有一点帮助,他们早就知道了。
北面来的消息,的确如此,哪怕因为这几日京城的雷阵雨天气,无线电通讯质量降低,但电报的通信是不受影响的,草原方向的无线电往南方总台只要能呼通,经过有线电报的中转,最多半天,京城这里也可以收到一手消息。这样要比一站站的八百里加急快多了,现在整个京城都在等电报,也就造成敏朝渠道回传的消息,往往很过时,人们已经无法习惯这种跑马传信的效率了。
可是,无线电报的前提是,要有人在前线侦查,随着边市陷落,通信员撤退转移,边市的消息也中断了,现在整个西北方向,敌人的动向就像是笼罩在迷雾之中。京城好像又一次陷入了骑兵带来的阴影里:骑兵的速度可能比驿站传信的速度更快,或许在消息传来之前,突然有一日,土木堡下又是大军压阵……这些年来久不修理的关卡,如何能抵御洗劫过边市,铁器不缺,或许还有火铳在手的轻骑兵?
还好,御营方面已经在整顿九门军备了,最坏的情况下,坚守京城,粮草武器也都还是有的。不过,倘若都打到京城来了,这一路沿线的治安要被败坏到什么程度,也真的不好说。关键在于察汉浩特也只是鞑靼一部,还有诸部鞑靼的日子也不好过,眼看察汉浩特吃到肉了,他们会不会也……
只能指望草原的消息别这么灵通了,再有就是买地这些年间,在这些草原上布下的线索,能发挥一定作用,谢双吉眉头深锁,和王至孝低声交谈了几句,预备回屋去写日报了,这几天下来,唯一的宽慰就是,她和使馆的交流是越来越顺畅了,并且也成功接收了皇帝的医治,这样她心底至少还有个依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大珰近日也是辛苦,也要善自保重,这个当口,你若再倒下,宫中就真要乱了。”
她不免也要勉励王至孝几句,王至孝一听她这样说,双眼顿时红了,拭了拭眼角正要说话,屋内又起一阵骚动,隐隐约约能听到有人粗哑含混地呻。吟道,“水、水……”
两人顿时对视一眼,都是惊喜交加,不等屋内人出来招呼,先后钻进屋子:皇帝能说话了!也知道了饥饿焦渴,这是个很大的进步!
“皇爷,皇爷,您总算醒了……”
“都别围着,让一让,让他呼吸新鲜空气,把他扶起来一点儿,靠着床边,腰下塞好枕头……陛下,我现在和你说话,你可听得清?你看我手指比的是几?”
本就没有走远的大夫,立刻被请了回来接管局面,屋内外都是一片喜气,尤其是当皇帝含混却坚定地表示大夫比的是二,还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并且嚷饿之后,更是几乎要沸腾起来了:很多人都念诵着买活军的神奇,就说吧,皇帝是不是交给使馆的大夫照料后,就一日日见好了?
其实,脑溢血病人如果能康复的话,大概也就是这个过程,总是要给点时间的……谢双吉有点无语,不过也没有纠正这种认知。她始终站在角落观察皇帝——左边腰以下还是不能动,嘴角也撇着,两边脸不是完全对称,不过思维是逐渐清晰了,不知道对性格和记忆有什么影响,目前看日常沟通至少不是问题,已经可以自己吞咽了。
固体食物还是不敢给吃,但汤水是可以喂的,大夫也不敢让皇帝多食,喝了些汤水后,又叮嘱众人让他好好休息,稍后他会过来看着喝药。众人听了,便也不敢演得太过,依依不舍都退出了内间,谢双吉见状,也要告辞离去,只是她一转身,身后就传来呜呜之音,是皇帝挣扎着想要说话——他还是有点被影响,话是说不清的了,尤其是复杂的话,好像说不出来一般,急了就呜呜叫,倒像是一条可怜的老狗,又或者是一种怪异唐突的野兽。
“陛下可是有话要对我说?”
谢双吉试了两次,见皇帝果然不愿她走,面上也有着急之色,便干脆回身走到榻前等候,见皇帝欲问,又问不出,急得面色发涨,也有些于心不忍,寻思片刻,便道,“要是问北边的战事,我说说进展。”
果然就是要问这个,皇帝昏迷之前,就在商议此事,也难为他有点儿鞠躬尽瘁的意思了,醒来后不问妻儿,不问自己,最关心的就是此事了,谢双吉心下有些感慨,嘴上却不容情,也不虚言安慰,也不危言耸听,平平实实把这几日的发展说了,总结道,“眼下大军暂无音信,京城警备已肃,大政方针辅政大臣还在商议,您可要召他们来,有话叮嘱?”
皇帝费力地眨巴着眼睛,似乎是在理解消化谢双吉话里的意思,见谢双吉似乎要后退,他一阵着急,忽然扬起还有些无力的左手,一把搭在谢双吉手上——王至孝惊喜地吸了一口气,低声叫道,“有力了,有力了,左边有力了!”
谢双吉眉头微微一皱,她觉得皇帝的手潮湿柔软,耷拉在自己手上,犹如一块肉破布,没有半点筋骨,令她有些不适,她勉强忍耐着,凝视着皇帝,等待他的下文,这几日功夫,皇帝的面相都是大变,左边面孔的一些纹理好像都跟着消失平滑,看着很是怪异,曾经非常熟悉的面孔,现在居然陌生到她有些辨认不出了。
“我……我……”
他的话声也是,含混颤抖,充满了喘息,“我不成了……”
这不是才醒吗?为什么做这样的不祥之语?大家还指望着你神速恢复到可以主持大局,或者说可以承担责任可以背锅的地步,重新出来发号施令,让北方渡过这一次危机呢……谢双吉忍耐着没有反驳,而是凝神听着,等待着他的后续——不管皇帝之后能否恢复,眼下的话可能是他自认的遗言了,要让他不受干扰,好好说完的。
“我……最后……”
不知什么时候,屋外又响起了隐约的闷雷声,不知是谁默不作声地打亮了电灯,屋内的一切骤然笼罩在黄橙橙的光晕中,地面上又投下了无数张牙舞爪的阴影,谢双吉沉默地在病床前充当着雕塑,屋内的呼吸声好像都跟着她一起被收敛到了极致,屋内只有皇帝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和他断断续续,含混却又坚定的短促话语。
“最后,一个、皇帝——”
他说,用尽全力收缩着左手,终于轻轻地握住了谢双吉的手腕,谢双吉屏住呼吸,瞪大眼不可置信地和皇帝对视着,看到的是一双病态地猛瞠着,大小不一的眼睛,皇帝喘着气,又重复了一遍,“让我做,最后、一个、皇帝——”
“六姐,告诉……不要,再有,皇帝,了……”
“不要,再有——”
他的力气似乎已经用尽了,突然间瘫软了下去,好像是呛住了一般,发出了呃呃之声,大夫吃惊地喊了一声,从谢双吉身边跑过来,一把抱住皇帝,开始给他做检查,“别说了,别说了,你现在不能激动——”
在满屋子的木雕泥塑中,他的着急显得特别显眼,反而衬出了其余人的木讷,大家似乎都被皇帝的‘遗言’给震得魂魄出窍,站在原地一声也不得出,天边又是一个炸雷,谢双吉被震得双肩一跳,本能地往窗外看去,恰好和一张熟悉的面孔对上了双眼——皇后还维持着着急迈步的姿态,站在门边,她面上极致的茫然,似乎倒映的就是片刻前的谢双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