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 王莽 > 第62章(第1页)

第62章(第1页)

而且,王莽始终没有主动提出禅让的方案,也没有解决皇帝缺位的汉朝怎么禅让的难题,一直在“假皇帝”的身份上绕圈,还从兰台里寻找汉哀帝“再受命”的旧档。从改元“初始”到哀章献符,前后只有几天的时间,如此仓促,实在不像是早有授意和预谋。此外,哀章在策书中窜入自己和王盛、王兴的名字,是哀章自己打的小算盘。因此,此事由哀章独立所为的可能性极大。28

既然是哀章的个人行为,这件事就棘手了:倘若王莽早有安排,那么公卿廷议不会迟迟不决。这种胶着令王莽感到焦虑。他既担心公卿们的迟疑演变成普遍反对,也害怕王政君突然出面阻止。正在千钧一发之际,又一件不可思议的祥瑞发生了——那巴郡石牛突然说起了人话:

趣(促)新皇帝之高庙受命,毋留!29

就是说,赶紧催促新皇帝到高帝庙受命,别耽误了!

决断,是最重要的政治能力之一。石牛说人话太过荒诞,一定是王莽所造,但这证明了王莽要在丁卯这天彻底解决问题的决断。丁卯是王莽认定的受命之日,决不能更改。他下令侍从做好准备,吩咐刘歆等人马上商定礼仪,起草诏书,确定改正朔、易服色等诸多事项,明日他将正式到高帝庙受禅。

第二天,戊辰日。

王莽又是一宿没睡,也没有进食,但他神采奕奕,看不出憔悴的样子。当然,他也不会喜形于色,而是庄重严肃的修治仪仗,登上马车,缓缓来到高庙。高庙的诸多礼官以及哀章都已在等候。

高庙礼官已提前拿到图和策书。

高庙的大殿里、汉太祖的灵位前,清庙之乐,钟鸣铿锵。从前,汉家皇帝登基,都要来这里拜谒高帝之灵,寓意继承祖先的祖产,从高帝手中获得统治天下的许可。

今日不同了。礼官以高帝之灵的名义,将图和策书正式交付给王莽,表示高帝刘邦已亲自禅位给他,标志着汉朝落下帷幕。最后,礼官又给王莽加上帝王冠冕,表示王莽接受了禅让。

禅让大礼尽管十分庄重,但很仓促。禅让完成后,王莽从高庙先去了长乐宫拜谒王政君,他要去拿汉朝的传国玉玺。

当年刘邦率军初入咸阳,屯兵霸上。已经去了帝号的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并奉上始皇帝的玉玺。刘邦一直保留着这块玺,既没有上交给当时的楚怀王,也没有给后来的西楚霸王,即位后,就将始皇玺作为汉的传国玺世世留存。后人有言传国玺是由著名的和氏璧所雕凿,此言不确,因为“璧”的形制是圆形中孔的薄片,无法凿成厚重的玉玺。汉朝的传国玺应是秦皇所制。汉平帝崩,刘婴为皇太子,汉朝没有皇帝,传国玺就被保管在王政君手里。

王莽索要传国玺,被王政君断然拒绝。

王政君此时应该还没有从禅让的巨大冲击中缓过来,她可能会想起刚给汉宣帝当儿媳妇的时候,汉朝还如日中天,坚不可摧,甚至是永恒的。而现在,终结这个伟大皇朝的竟然是自己的家族、自己的侄子。她深知王莽的崛起离不开自己的支持,而且是主动支持,但在这最后时刻,她又颇觉后悔。这种掌握着政治大权但缺乏政治品质和决断力之人的心态,大概就是班彪所说的“妇人之仁”30吧。

既然被拒绝,姑侄二人此番见面应是不欢而散,王政君不愿分享王莽称帝的喜悦。王莽也暂时顾不上安抚姑妈,因为他马上要赶回未央宫前殿,发布他受禅后的第一道诏书,为新皇朝拉开帷幕。

丁卯受命,戊辰受禅,这两个日子都是特意选取的。丁卯寓意着刘氏天命终结;戊辰这天恰逢“直定”31,是祭祀的吉日32。

就在这一天,据说天宫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如来佛反手为“五行山”,将一只大闹天宫的神猴压在了山下的一个“石匣”里。33

严格来说,这一天仍然是初始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王莽服帝王冠冕,把刘歆等人连夜拟定的诏书通告天下:

去掉汉号,天下定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改正朔,新朝以十二月为正月,汉武帝在太初元年确定的以一月为正月的正朔不再使用;四天以后的初始元年十二月一日,将成为始建国元年正月朔日。

四天以后,王莽就要开国了。

注释:

1 观风俗归来后,陈崇被从大司徒司直提拔为司威,封列侯。

2 参加的将士也包括这时期讨伐西海羌及镇压其他叛乱的人员。

3 但普通百姓的民爵没有取消,出土的新莽时期简牍里,仍然有不少民人拥有爵位。见饶宗颐、李均明:《新莽简辑证》,第5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

4 后世一般认为,周朝并未实行过整齐的五等爵制,而是一种复杂的“内外服制”。简单地说,外服是周王畿之外的侯、甸、男、卫、邦伯等名号,负责在周王畿之外特别是边疆拱卫王室,侯的地位最高,如齐侯、晋侯、鲁侯、卫侯等。内服则是王畿之内的贵族,其中的公,是王室执政大臣或年长者的尊称,如周公;伯,主要是王室低一规格的执政卿士或家族的嫡长子,如郑伯。此外,前朝王者的后代也称公,如商的后代宋公、夏的后代杞公。子,则一般是族长、宗子,如楚国是蛮夷,其君长虽然自称王,但被周称为楚子、荆子。这些名号并不都是爵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