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十个品相漂亮的竹篮交工,张屠户也是震惊。
“二百四十文,你数数。”
一个个油亮的铜板投入了钱袋,沉甸甸的重量诉说爹娘的辛苦。
李迎春把钱袋递给常白,捋捋话头,先将准备好的一包点心躲过去。
张屠夫买了东西,付了钱,竟还有回头,忍不住摇头,“丫头,拿回去,我说用你家的竹篮,便不会选别家。”
李迎春摇头,把油纸包递给了张屠户身后的张婶,“嫂子,我特意买来给孩子吃的,一番心意,请收下。”
张婶哎了一声,笑得脸上褶子都出来了,把油纸包收在怀里,张屠户愣是使了好几个眼色,也不见有用。
“哼!”自觉失了颜面,张屠户准备亲自递换。
李迎春见状,往前走了两步,恰好挡在了张屠户和张婶中间,她回头笑说,“张婶,我好像听到孩子哭声了。”
张婶就坡下驴,故作慌张,急忙往里去了。
张屠户无奈,“你这丫头?”
李迎春笑了笑,眼神清凉,“我是相求张叔一事。”
“说。”
“你每日送得几个竹篮?”
“至多三个。”
天热了,猪肉放不住,食客没少,卖出的斤重少了许多。
“成,那我和张叔商量个事,每逢初一十五,我送五十个过来。”李迎春仔细想过了,他们一家不能全部都把心神放在赚钱上。
炉灶里的火总有燃尽时,缸里的米总有吃完日,总得有人守着看着。
他可以是李三地,可以是陈桃花,有人在的家,日子才有滋味。
李迎春需要这个人在。
原来是这种小事。
张屠户悄悄甩走背后的冷汗,爽快答应,“成。”
肉串烤制的香味再次弥漫,其中似乎还夹杂着特殊的香味。
“这个是蒜?”
铁架上,一粒粒透亮玉润的蒜米穿成一串串,火舌燎过,蒜米微微发黄,散发奇异的香味。
蒜,味道浓烈,辛辣,属于粮食店的滞销品。
下午常白去进货调料,老板听闻李家烤串生意不错,想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特意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