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来订菜的几人互望一眼,好奇问道:“外头那也是你们家的生意?肉夹馍?”
苏玉娘点点头,笑着解释:“是我家的,每日现卤的,保管新鲜。而且还是独一份,离了我家吃不到这东西!”
几人听得眼睛都亮了,“这味儿都飘到门口来了,可馋人得很!”
说着,竟纷纷起身,各自去外头买了几个。
“拿回去尝尝。这要是主子和小主子喜欢,那也是咱们的脸面。”
沈氏挽着苏玉娘看得笑弯了眼:“你说咱这算不算顺水顺风、前门热菜后门夹馍,一锅全熟了?”
苏玉娘也笑着摇头,低声应道:“才刚开始呢。”
堂里热闹非凡,然而并不显得杂乱,反而有种“井然有序”的感觉。
苏玉娘站在柜台前,提笔认真地把每个贵府订菜的人名、菜品、取菜时间一一记下。
沈氏则忙着递茶、招呼客人,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
谁能想到,前些日子还为这道豆芽生意不旺而发愁的几个人,今天竟忙得脚不沾地?
直到午后,大家才有机会稍微歇息一下。
沈氏有些累得腰酸,倒了杯茶坐下时,忍不住啧啧感叹:“要不是我亲眼看着,真不敢信,竟然因为盘凉菜能闹得这么大动静。”
苏玉娘抬手拍了拍,“人心是最难赢的,但若赢了,哪怕是一道菜,也能换得整条街的生意。”
“小姑,又有人来谈生意!”
正寻思着事儿,门外头又来了人,脚步声听着稳当。
沈氏抬头一看,见一个身形高大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虽然穿着简单,却气度非凡,走路带风,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人物。
那人走到门口,先左右打量了铺子两眼,这才迈步进来,对着苏玉娘一拱手,说话客客气气的:“敢问可是苏娘子?老夫姓程,是孙府的管家。我家夫人打发我来,特来给苏娘子道声谢。“
苏玉娘连忙放下手里的活儿,回了个礼:“原来是程管家,快请坐。您太客气了。”
程管家也不多绕弯子,走到柜台前,先把手里一个看着就沉甸甸的布袋子往台上一放,然后才笑着说:
“不瞒您说,昨日那道‘翡翠丝’菜品,我家夫人赞不绝口,今早老夫人用了饭,竟是一整碟都吃光了,还添了一小碗饭。”
“我家老爷听说了,只说夫人有眼力,选的好菜,合的好胃。夫人也高兴得很,说这几年都没见老夫人吃得这么畅快,笑了整整一个早上。”
“就打发我赶紧过来,”他指了指那布袋子,“这是三百文谢礼,夫人说一点心意,您可千万得收下。“
说到这,他笑着又补上一句,语气多了几分诚恳:“夫人还说了,若是老夫人能日日都像今日这般有胃口、吃得舒坦,她就真正安心了。”
他略微一顿,“我一来是送这份谢礼;二来,这二来嘛,夫人也是真心喜欢这菜,想跟苏娘子你定个长期的买卖。”
“咱府上人手充足,不需贵铺费事送来。只请贵铺每日备好六份,老时老点,自有人前来取菜。”
“夫人说了,知道您这铺子忙,也不求多,每天能给府里留出六份‘翡翠丝’就成。也不用您费心送,到时候我们府里自己派人来取。”
“今日我带了初定的十日银钱,还有一份简契——如果苏娘子同意,这道菜就算定了。”
苏玉娘听罢,未急着接,只朝沈氏使了个眼色。
沈氏会意,快步过来接过那纸包锦囊,拆开一看,除了定钱,还有一张薄纸,写着“每日午前取菜六份,不扰本铺他约,银按旬结,味若不符,可随时止”几个字,既不苛刻,又显诚意。
苏玉娘这才笑着开口,话却说得稳当:“夫人真是厚道人,这情分我记下了。只是咱小本生意,讲究个实在。这‘翡翠丝’毕竟是新出的,我怕手艺不稳,坏了夫人的口味。”
她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要不这样,若真要接这单生意,咱们先试着送三天。要是三天后没什么问题,再谈长期的事情。”
程管家一听,立马点头,眼里也带了些赞赏:“苏娘子考虑周全,那我便回去转告夫人,明日按约定取菜,三天后再来细谈。”
见事儿都谈妥了,程管家又客气了几句,便起身告辞:“苏娘子,那老夫就先回了,还得给夫人回话呢。”
苏玉娘和沈氏忙起身相送。
等人一走,沈氏立马将两个锦囊拆开,铜钱来叮叮当当落在桌面,看的她两眼发亮。
“这一份凉菜,真是换了金豆子来!”
她笑得合不拢嘴,“还有文府、沈家小姐……一早上定的,已经快满额了!”
正说得热闹,苏二林拎着个鼓囊囊的麻袋从外面掀帘而入,满面红光,还带着点奔波后的热气。
他把麻袋往地上一放,发出“咚”的一声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