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秦帝国献公 > 092章 郑当时一案牵连甚广(第1页)

092章 郑当时一案牵连甚广(第1页)

治粟内史衙门,天似乎都比往日亮了几分。

郑当时留下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与高效。

章邯一身戎装,虽是暂代内史丞之职,却自带一股军中雷厉风行的气势。

他往正堂一坐,目光如炬,那些原本懒散惯了的官吏,无不噤若寒蝉,走路都踮着脚尖。

将闾并未食言,很快便从蒙氏和军中简拔了几位处事干练、忠诚可靠的中层军官,充实到治粟内史的各个要害部门,担任副手和各曹主官。

这些人不懂什么官场潜规则,只认将闾的命令和章邯的军法。

效率考核不再是一纸空文。

将闾亲自设计的审批流程被张贴在墙上,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时限,责任到人。

一笔款项从申请到批复,以往需要十天半月甚至更久的扯皮,如今最快一天之内就能走完。

“格物院,破甲弩试制及首批生产款项,五十万钱,即刻拨付!”章邯的声音在堂内响起,没有丝毫拖沓。

“关中水利,第二期扩建款项,三十万钱,三日内到位!”

“新式农具推广补贴,二十万钱,发文各县,五日内落实到户!”

一道道命令下去,相应的官吏立刻小跑着去办理,生怕慢了半步,被章邯那双鹰隼般的眼睛盯上。

钱粮如同开闸的洪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精准地流向将闾规划的各个项目。

衙门里偶尔还能听到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脆响,只是那声音,透着一股子“再不快点就要掉脑袋”的急迫感。

资金的到位,如同给高速运转的机器注入了最强劲的燃料。

格物院内,杜周简直乐疯了。

他揣着刚刚到手的足额拨款凭证,走路都带风,见人就咧着嘴傻笑。

原本因缺少精铁而时断时续的破甲弩生产线,立刻开足了马力。

工匠们三班倒,炉火烧得通红,锻打声昼夜不息。

短短十数日,崭新的破甲弩便开始成箱地运出,那闪烁着寒光的弩臂和狰狞的破甲箭头,让每一个看到的军方将领都两眼放光。

关中各处的水利工地上,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更多的民夫被组织起来,领到了充足的口粮和工钱,干劲十足。

原本计划秋后才能完成的几段渠首修缮工程,进度大大提前。

负责监工的官吏看着那奔流不息的渠水,仿佛已经看到了来年关中平原麦浪滚滚的丰收景象。

新式曲辕犁和耧车,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关中地区铺开。

将闾下令,凡是愿意试用新农具的农户,不仅可以低价购入,还能获得一小笔粮食补贴。

老秦人最是实在,眼见着新农具省力高效,官府还给好处,哪有不乐意的?

一时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人驾驭着新农具,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咸阳城内,关于监国公子的议论,也从最初的惊疑、观望,逐渐转变为惊叹和钦佩。

“听说了吗?九殿下把治粟内史那帮老油子收拾得服服帖帖!”

“何止啊,格物院那边的新弩,听说一天能造出来好几十具,厉害着呢!”

“我家隔壁老王,用了官府发的新犁,说耕地比以前快了一倍不止,还省了头牛!”

将闾的声望,如同初升的朝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

然而阳光普照之处,必有阴影滋生。

郑当时的倒台和治粟内史的变天,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池塘,在那些依靠旧有利益链条生存的群体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关中,那些世代簪缨、盘根错节的老世族;

地方上,那些拥兵自重、鱼肉乡里的豪强;

朝堂中,那些习惯了论资排辈、不愿改变的官员……

他们猛然发现,这位九公子并非只是小打小闹,他是真的要掀桌子,要砸掉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要动摇他们世代传承的根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