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案后,李斯的面色也阴沉得可怕,紧握的拳头微微颤抖。
他精心算计,步步为营,本以为将闾不过是个有点小聪明的愣头青,即便监国也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可现实却一次次狠狠地抽打着他的脸。
破甲弩、起复冯氏、储君候选,现在又是治粟内史……将闾手中的权力,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已经隐隐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父亲,我们不能再等了!”李由急声道,“再让他这么搞下去,这大秦就是嬴将闾的了。必须想办法阻止他!”
李斯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但很快又被他强压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沙哑:“慌什么?治粟内史是那么好管的吗?国家财政千头万绪,牵扯多少利益?他一个毛头小子骤然接手,不出乱子才怪!看着吧,他爬得越高,摔得就越惨!”
话虽如此,李斯心中却第一次生出了一丝真正的不安。
将闾此子,似乎总能化险为夷,甚至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这次……他真的会栽跟头吗?
而另一边,扶苏的府邸则是一片愁云惨淡。
听闻消息的儒生门客们义愤填膺。
“岂有此理!陛下怎能如此偏袒九公子?”
“治粟内史乃国之重器,岂能交予一个行事乖张、不尊礼法的皇子手中?”
“长公子仁厚,乃众望所归,陛下此举,置长公子于何地?置宗法礼制于何地?”
扶苏坐在上首,脸色有些苍白,只是默默地听着门客们的抱怨,并未言语。
他心中五味杂陈,有失落,有不甘,但更多的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茫然。
父皇的心思,他越来越看不懂了。
将闾确实有才能,有魄力,但他推行的那些东西,真的能让大秦长治久安吗?
父皇将钱粮大权交给他,是希望他做出更大的功绩,还是想让他更快地暴露短板?
“公子,您不能再沉默了!”一位老儒生痛心疾首道,“您应该去向陛下进言,陈述利害,劝陛下收回成命啊!”
扶苏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疲惫:“父皇自有决断,我等……做好分内之事便好。”
他知道,父皇既然做出了决定,便不会轻易更改。
去争,去闹,只会让父皇更加不喜。
或许,他真的不如九弟那般懂得父皇的心思,也不如他那般……适合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咸阳城因为嬴政的这道决定,彻底沸腾了。
支持者欢欣鼓舞,反对者忧心忡忡,观望者则在暗中调整着自己的立场。
而作为风暴中心的将闾,此刻却已经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用好治粟内史这份权力上。
他连夜召集了蒙毅、杜周以及几位心腹属官,在监国府的书房内,摊开了一张巨大的地图,以及堆积如山的卷宗。
“诸位,从今日起,我们有钱了!”
将闾手指点在地图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语气却异常沉稳,“但这钱,要花在刀刃上。格物院的投入要加大,新式军械的研发和生产要提速。关中水利工程要扩大范围,确保明年有个好收成。新政试点要稳步推进,积累经验,为将来向全国推广做准备!还有……”
他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一个个郡县,一个个计划从他口中清晰地说出,条理分明,目标明确。
蒙毅、杜周等人听得热血沸腾,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这位监国公子的无限信心。
一个崭新的时代,似乎正在这位年轻皇子的手中,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