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的议事槌声刚落定,沉重的宫门尚未完全合拢,将闾已带着一身未散的朝堂硝烟,回到了自己的监国府邸。
灯火迅速被点亮,映照着一张张略显疲惫却又难掩兴奋的脸庞。
“时不我待。”将闾的声音没有丝毫松懈,目光扫过面前的核心团队——杜周、几位格物院的首席匠作,以及匆匆赶来的少府、治粟内史属官。
“父皇既已首肯,我等便要即刻行动,将图纸上的方略,变成关中大地上的实景。”
夜色渐深,监国府邸却如同白昼。
将闾的指令清晰而果断,一条条部署下去,不容置疑:
“格物院,即刻扩大新纸试产,务求工艺稳定,成本可控。同时钢材冶炼,集中力量攻克几个关键节点,先保证小批量优质钢材的稳定出产,优先供应军器监试制兵刃。”
“杜周,”他看向这位得力干将,“水车、曲辕犁的推广,你亲自负责。挑选关中不同水土条件的三个县作为首批试点,官府出面组织,格物院派驻匠人指导。钱粮、物料从少府和治粟内史调拨,要快,要稳!”
“诺!”
杜周与众官员齐声应诺,眼中闪烁着大展拳脚的光芒。
命令一下,整个围绕着新政的体系便高速运转起来。
不过短短十日,关中选定的三个试点县便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在渭水支流旁,数架崭新的水车吱呀转动,清澈的河水被均匀地提升到高处,沿着新修的沟渠汩汩流入原本干渴的农田。
老农们背着手站在田埂上,看着那不知疲倦转动的木轮,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似乎都舒展了许多。
“嘿,老伙计,瞧见没?这玩意儿,比咱俩年轻时那会儿轮流摇轱辘可省劲多了!”
一个皮肤黝黑的农人,用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老友。
“可不是嘛!以前这几亩旱地,光浇水就得累趴下俩后生。现在好了,水自个儿就上来了,咱就等着伺候庄稼就行。”
另一边,格物院的匠人正手把手地教导农户使用曲辕犁。
那设计精巧的新犁,转弯灵活,深浅可调,耕起地来不仅速度快,而且比老式的直辕犁省力不少。
几个胆大的农户试用之后,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纷纷奔走相告,引得更多人围观、学习。
新技术的直观效益,如同春风吹过田野,迅速点燃了农人们的热情。
然而,推广并非一帆风顺。
最大的难题,是初期物资调配和对参与农户、工匠的及时支付。
大秦的货币体系尚不完善,铜钱笨重,实物发放又效率低下。
“殿下,推广所需木材、铁料以及支付给农户、匠人的酬劳,若全用实物或铜钱,转运、清点极为繁琐,且易出差错。”杜周在一次汇报中提出了这个现实困难。
将闾对此早有准备。他手指敲击着桌面,沉吟片刻:“我有一法,或可一试。”
他取过一张刚试制出的新纸,提笔写下几个字,递给杜周。“以此为凭,由官府仓储的粮食、布匹为担保,在你负责的试点县试行发行一种‘官府信用凭证’。农户可用此凭证,随时向官府设立的兑换点换取等额的粮、布,亦可用于缴纳部分赋税。工匠的酬劳,也可部分用此凭证支付。”
这便是将闾参照后世“交子”理念,结合大秦实际情况,设计出的临时解决方案。
杜周捧着那张写着“官府兑换凭证壹拾斤粟”字样的纸片,眼中充满了惊奇与一丝疑虑。这薄薄一张纸,真能当钱使?
“此法意在便捷流通,打破实物壁垒。”将闾解释道,“关键在于‘信用’二字。官府必须保证随时、足额兑换,百姓才会认可。初期发行量要严格控制,仅限试点区域流通。”
“臣明白了!”杜周一点就透,立刻着手安排。
官府凭证的出现,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激起了涟漪。
便捷性让参与试点的农户、工匠尝到了甜头,但很快,阻力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