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进到校园,学子们便被早就守在一旁的文学系学生团团围住。
“新同学,你们好!欢迎来到江北大学!”
“我们是来迎接你们的,快跟我们走吧。”
“这边这边,东西我帮你们拿点吧,别客气。”
人群吵吵嚷嚷,前几天出现的付橙当然也在其中。
文学院已经排出了未来三天的课程表,作为文学系第一名,付橙负责讲解的课程被安排在第二天下午。
但她还是选择在今天凑个热闹,迎接一下新同学。
因为付橙找到了上次发帖子求助的池月同学,并且幸运地发现池月居然和她住在同一栋楼。
和她们彻夜长谈后,付橙对古人的好奇心更上一层楼。
闻名不如见面,终于等到能亲眼见到古人这天。
付橙看完觉得他们和自己也没太大区别。
可古人那边可不这么认为。
卢怀自打进了翰林院,一直是与诗书为伴,鲜少与人交际。
这猛地一下看到这么多造型各异的人围着自己,吓得他脚步悄悄往后退了一小截。
其实这也不怪卢怀,毕竟文学院虽然听起来都是一群书呆子,但毕竟都是年轻学生。
染头发的、打耳钉的都有,对古人来说是个不小的震撼。
奈何这些人格外热情,卢怀也不好拒绝大家的好意。
跟随着这些人的脚步,卢怀一行人来到了他们上课的教室。
教室里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有序。
和翰林院里比起来不相上下。
最令学子们感到好奇的是头顶那一排排电灯,不像烛火那样晃动,也不像夜明珠照耀范围小,引得众人移不开视线。
还不止如此,教室最前方正在播放教学PPT的投影仪也是学子们好奇的对象。
可惜还没等他们研究明白,负责课堂纪律的助教已经安排大家开始落座。
卢怀一行人在桌前坐下,紧接着就有一位老师出现在讲台上。
古人进门第一课,由文学院现仅存的一位老师——郑同济教授讲解。
郑同济的生平就相当于现代版的邹太平,因此对于他的讲课方式翰林院学子都十分适应。
一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翰林院众人意犹未尽,纷纷请求郑同济再来一节。
年近六旬的郑同济平日里就对教学抱有极高的热情,这下碰上捧场的,更是乐得高兴,果断又开了一节新课。
一边讲地激昂,一边听得投入。
这一上午下来,大家都是喜笑颜开。
连一开始最引人注意的电灯和投影仪都魅力大减。
课后分发给翰林学子的问卷也是收获了一致好评,没一个人写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也算没有辜负文学院的师生们几天的努力。
文学院和翰林学子交流之际,别的学院也要为自己的饭票而努力。
李苗和景帝在一开始就根据江北大学的具体情况分配了可以与其交流的古代部门。
此时,太医院、鸿胪寺、工部等都接到了景帝颁发的旨意。
医学院、外语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年后要开展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