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明强续国运五千年笔趣阁 > 第75章四科考核选拔实才人(第2页)

第75章四科考核选拔实才人(第2页)

这四本书很快就被抄录成册,分发到全国各地的府县学堂。朱允熥还派了一批新式学堂的教师,前往各地讲授这些新知识。

然而,正如朱元璋所预料的,改革遇到了巨大阻力。

许多地方官员对这些新科目不屑一顾,甚至暗中阻挠。他们不安排场地,不张贴告示,导致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些新机会。

更糟糕的是,一些老牌儒生公开抵制改革,声称这是“蔑视圣贤之道”,煽动学子抵制新科目考试。

面对这些阻力,朱允熥没有气馁。他亲自前往几个重要省份视察,直接与地方官员和学子面对面交流,解释改革的意义。

“科举取士,目的是为国选贤。”朱允熥在杭州府的大会上慷慨陈词,“天下英才何其多,岂能只用一把尺子丈量?有人擅长经学,有人精通算术,有人善于机关设计,有人长于医术救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用,这才是国家之福,百姓之幸啊!”

他的演讲热情洋溢,打动了不少年轻学子的心。渐渐地,支持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在传统科举中屡试不第,但有实际才能的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此外,朱允熥还做了一件事——他命人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了“新知书院”,专门教授这些新科目的知识。书院免费向所有人开放,不管贫富贵贱,只要有心学习,都可以进入。

这一举措引起了轰动。无数渴望知识的年轻人蜂拥而至,新知书院很快就座无虚席。

看到这一幕,朱允熥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个知识被垄断的时代,人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如此强烈,改革又怎能不成功呢?

然而,保守派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开始散布谣言,说朱允熥的改革是要“废黜儒学,大兴异端”,甚至污蔑他“勾结妖人,意图谋反”。

这些谣言很快传到了朱允熥的耳中。他不慌不忙,写了一篇《辨谣文》,驳斥了这些无稽之谈。

“孔子曰:‘有教无类。’这正是我改革的本意——不拘一格选人才,各尽所长为国用。这岂非儒家所提倡的‘为政以德’之道?又何来‘废黜儒学’之说?”

朱允熥的文章条理清晰,论证有力,不仅澄清了谣言,还赢得了更多知识分子的支持。

但保守派还有一个强大的盟友——地方豪强。

这些地方上的大地主、大族长,掌握着乡村的话语权和经济命脉。

他们担心科举改革会削弱自己家族的优势,因为传统科举他们可以砸钱买功名,而新科目考的是真才实学,金钱难以作弊。

于是,他们开始在乡村地区阻挠改革,甚至威胁那些想参加新科目考试的年轻人。

朱允熥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向朱元璋请旨,派出锦衣卫前往各地调查。

凡是被发现阻挠改革的地方豪强,一律严惩不贷。

这一强硬措施震慑了不少人,但也激起了更大的反弹。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抗议科举改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