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唐西域记 > 第七回 迦腻色伽王护法 波你尼仙撰声明(第5页)

第七回 迦腻色伽王护法 波你尼仙撰声明(第5页)

得到了大自在天的教导,波你尼仙全身心投入研究。他专心收集各种词语,深入思考,比较不同语言的优点,终于写出一部语法专著。这本著作共有一千颂,一颂两行,每行两句,每句八个音节,每个音节长短都有规定。

在这本书里,波你尼仙探讨古今,总括文字语言。写作完成后,波你尼仙仔细封好,上呈朝廷。

国王接到这本著作后,展读之余,赞叹不已,视为珍宝,立即下令国中,要求全国普遍传授学习这本著作。并采取有能够流利背诵者赏金千钱的有力措施。由此这本著作得到大力传播,盛行于世。因此之故,这个城市多博学之士,婆罗门都极有学问才智,博通万物,识见高明。

娑罗睹逻邑城中有座佛塔,是罗汉教化波你尼仙后身的地方。

这个事情发生在如来佛去世将近五百年的时候。

有一个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游方到这里,看到一个婆罗门在门口捶打孩童。罗汉上前劝阻,问道:“为什么这样折磨孩子?”

婆罗门回答:“让他学习《声明论》,学业却不见进步,这孩子太愚笨了。”

罗汉不禁笑了起来。婆罗门问:“出家之人,以慈悲为怀,怜悯万物。你看我捶打孩子,却在旁发笑,究竟是何缘由?”

罗汉说:“说起来不可思议,你恐怕根本不会相信。”

婆罗门奇怪了:“愿闻其详。”

罗汉说:“你知道波你尼仙写作《声明论》,教育后人的事吗?”

婆罗门更奇怪了:“他就是我们本城人,他的德行为后人敬仰,他的著作谁人不知,他的事迹谁人不晓,我教这孩子学波你尼仙的著作,他却无法理解,所以我才气愤不已,出手教训他。”

罗汉更是笑着连打哈哈,说:“这不奇怪!你这孩子,前身就是那仙人。这个仙人,记忆力超强,学习世俗典籍,潜心研究异乡文化,并不着意探究真理,前世积累的聪敏才智白白地消耗,几经转世,成为你的儿子。”

婆罗门惊异不已,没想到自己眼前这个愚笨的孩子却是前世仙人。

罗汉又说到:“如果你仍然逼他学习世俗典籍文辞,只会继续消耗他残余的功德,使他更泯然于众,哪里比得上研习如来圣教,渐渐地积累智慧福德呢。”

婆罗门听了,觉得有些道理,但仍迟疑不解。

罗汉看到婆罗门的困惑,便讲故事来点化他:从前南海之滨有棵枯树,树洞里面栖息着五百只蝙蝠。一队商人,走得人困马乏,便倚靠在树下歇息。其中一个商人,取出《阿毗达磨藏》高声诵读。这时天寒地冻,人们又饥又饿,便聚集柴火,在树下点燃火堆,边取暖边听诵。郎朗诵声,不仅吸引商人,连树洞里的蝙蝠都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火越燃越旺,枯树也烧了起来,五百只蝙蝠专注于听诵经,没有一只离开,都被烧死了。

罗汉说到这里,停顿下来,婆罗门听得入了神,忙追问结果如何。

罗汉继续说:“五百蝙蝠因积累了功德,后来转世为人,出家修行。由于前世曾闻诵经之声,聪明睿智,都证得圣果,种下了人间福田。”

婆罗门若有所思,罗汉又说道:“前段时间,迦腻色伽王和胁尊者召集五百圣贤之士,在迦湿弥罗国撰写《毗婆沙论》,这五百圣贤,都是枯树中的五百蝙蝠。我虽然不才,也是其中的一员。”

《毗婆沙论》就是《论藏》,是解释佛教经义的论著总集。

婆罗门恍然大悟,明白了优劣贤良的差别和因果转换的道理。

罗汉看看婆罗门已有觉悟,便说:“你这孩子,看着愚笨,可以让他出家修行,修行的教化可以使他守拙抱朴,行稳致远,成为像他前世一样的一代名家,这是言语所不能表达的功德。”

罗汉话音一落,闪身便不知所在。

婆罗门深感敬意。惊叹羡慕之下,遍告邻里,送儿子出家修习佛学,自己也改而崇佛,不再修学外道典籍,崇敬三宝。乡邻受其感化,也虔诚地礼佛崇教。

玄奘听完介绍,对眼前的这座佛塔又合十致敬。

能清跟着师父礼拜了很多佛塔,他一直有个疑问。看到师父做完礼拜,才问:“师父,我们一路上礼拜了很多佛塔。弟子一直不太明白,这些佛塔的建筑有没有什么讲究之处?”

玄奘告诉他:“佛经上说,‘应于四大衢道建立如来之塔’,所以塔一般都建在许多人聚集的广场上,由信徒自主的管理、维护这些佛塔。”

能净也问:“好多塔都是阿育王建造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玄奘说:“佛陀涅磐后,八王分骨,各地就建起了八座佛骨舍利塔。后来阿育王打开这些塔,重新分配舍利,分散到全国各地,又建了许多塔。不过,当时以佛塔为根据地而实行什么样的教义,没有文献记载,所以为师也不清楚。”

健驮逻国圣迹无数,玄奘尽量都去瞻仰观礼,行止所致,眼界更为开阔,心胸更为旷达。

能自勤勤恳恳地担着高昌国国王所施的金银、绫绢、衣服,玄奘每到一处塔寺,都给予捐赠供养,表达诚意。

高昌国的礼物送完,那些一起从高昌国过来的军士们也就告辞返回。

能清、能净、能自三徒弟几番商量,都决定留下来,陪师父一直走下去。

有诗赞曰:健驮逻国多贤圣,菩提树下四佛成。牧牛小儿示神谕,妙像如来画工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