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洞窟大放光明,如来的影像清晰地显现在岩壁上,如拨云见日,又如朝阳映霞,忽然间金山瞩目,妙像光明吉祥,神姿丰腻耀目。
影像出来那瞬间,玄奘极为震撼,鼓掌欢庆,跳跃瞻仰,愉悦至极,不可言喻。
只见那佛影,身躯和袈裟都是赤黄色,膝以上形象鲜明,庄严明晰,莲花座以下略微暗淡。左右胁侍和身后的菩萨、圣僧等影像都极为清晰,栩栩如生。
玄奘赶忙呼叫洞外的六个人入内烧香。那几人举着火把,进入洞来。
火一燃,佛影歘然消散,玄奘急忙让举火的人灭火,又祷告礼拜一番,佛影方才重现。
六人中有五人都看到了佛影,只有一人什么都没见。
这样持续半顿饭的功夫,佛影一直清晰可见,玄奘得以致礼赞颂,直到散花进香供养完毕,佛影才消逝。
做完礼拜,玄奘一行拜辞出洞。
一起来的婆罗门欣喜万分,连声感叹这是前所未有之事。说道:“不是法师礼佛至诚,愿力深厚,佛影是不可能显现的。”
出了洞,玄奘又在周围寻访佛的其它遗迹。
佛影窟周围佛陀遗迹甚多。
西北角有座佛塔,是如来散步的地方,旁边又是一座佛塔,里面存有如来的指甲头发。
不远处又有座佛塔,是如来宣讲佛法的地方。
佛影塔西有块磐石,如来曾讲在上面洗涤晾晒袈裟,袈裟的影子依稀显现。
玄奘每处遗迹都礼拜一番后返回,那五个强盗也弃恶从善,毁弃刀杖,受戒后告辞而去。
玄奘追上行途伴侣,向徒弟们描述见到佛影的奇妙。
能清懊恼不已,发誓道:“今后无论师傅到哪里,徒弟赴汤蹈火也要追随。”能净、能自也一样发誓。玄奘感到欣慰不已。
继续向城东南方行进。行三十余里,到达醯罗城。醯罗,梵语“骨”之义,城在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南五公里处。这城方圆四五里,高耸险固,花果林木繁茂,池塘水色如镜。城中居民,淳厚朴实,正直善良。
城内有楼阁,雕梁画栋。楼阁中有五件宝物。
在楼阁的第二层,有座七宝小佛塔,里面有如来的顶骨。如来顶骨大小一尺二寸,发孔分明,其色黄白。装在一个宝盒内,放在佛塔中。有人想知道自己未来的祸福,就可以来向佛顶骨祈祷。
祈祷时先将香磨成粉末和成泥状,用帛包裹好,覆盖在佛骨上,根据出现的形象预测吉凶。
玄奘上前做印证,接着能清、能净也作了印证,能自突然尿急,跑开了。
玄奘证得菩提树像,能清证得佛像,能净印得莲花像。能自赶上来,印证已过,心中懊恼不已,自我埋怨不停。
守卫佛骨的婆罗门十分高兴,向玄奘弹指散花,说:“法师所印得菩提树像极为稀有,足见法师佛学造诣深厚,才能证得无上菩提。”
又有一座七宝小塔,如来的髑髅和佛眼放在这塔内。
这髑髅,状如荷叶,色同顶骨,也用宝盒盛装。佛眼,沙果般大小,熠熠放光,放置在宝盒中,时时透出光亮。
佛陀的僧伽胝袈裟,颜色黄红,细棉布制成,放在宝盒中,年岁已久,有些损坏。佛的锡杖,白铁作环,栴檀作杵,装在宝筒内。
这些宝物,据说都是如来生前亲自使用,既珍贵又有福报。有一个国王,曾凭借自己的强力,将它们强行掠回本国,放置在自己的宫廷内。还不到十二天,宝物全都不见了,四处寻找,结果所有宝物都回到原处。
五件圣物,灵异如此。迦毕试国国王派了五个俗人守护。
这些俗人看到观瞻遗物的人来往甚多,颇为喧嚣,以为人们看重财物,便定下一个规矩:凡是观看如来佛顶骨的,一人一个金币,凡是要取得佛顶骨印证的,交纳五个金币。其余事项,一一有所规定。想以此保持清净,却不想观礼的人更多。
楼阁西北另有一座铁塔,虽不甚高大,却很灵验。有人用手碰一碰塔基,塔就有震动的感觉,塔上的铃铛晃动不已。
玄奘入乡随俗,吩咐能自取来担子,施金币五十、银币一千,绣幡四面,锦两幅,法服两套,奉上各色散花,一一礼拜,虔诚致敬。
心意已足,玄奘再次踏上旅途,向健驮逻国行去。
有诗证道:玄奘正名五印度,凭空凌虚往与来。释迦献花覆泥泞,醯罗城内证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