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唐西域记全译书籍 > 第十回月光王舍头布施 孝太子剜眼悲歌(第5页)

第十回月光王舍头布施 孝太子剜眼悲歌(第5页)

能清就说:“白衣道其实暗暗地模仿我们佛教。”

玄奘说:“白衣外道内部分歧也大,有崇拜祖师像的派别,有排斥偶像崇拜的派别。崇拜祖师像的派别,他们的祖师像,暗自仿效如来,衣服有些差异,相貌没有不同。”

能自说:“我听说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相貌有些相同,其实大有区别。”

能净说:“总归还是我佛慈悲。”

看过白衣外道的天祠,从这里又回到呾叉始罗国的北界,渡过信度河,向东南行走二百多里,经过大石门,就是从前摩诃萨捶王子献身饲饿虎的地方。

“舍身饲饿虎?”三人齐惊呼。虎毕竟是猛兽,听到虎,一般人都难免不产生一种畏惧之心,所以听到舍身饲虎的话,都感到难以理解。

玄奘道:“释迦牟尼佛过去本生是宝典国的摩诃萨捶王子,有摩诃波罗、摩诃提婆两位兄长。一天,三兄弟出游,路途上碰到一只虎,十分虚弱,七只小虎围绕在它身边,嗷嗷待哺,看样子不久将死去。”

能自听了,有点悲悯心起,忙说:“三兄弟想点什么办法才是。”

玄奘接着说:“是啊,几个王子围着饿虎,都在想用什么办法解救它。”

大王子说:“这虎有这么多的孩子,没时间捕食,饿极了可能会吃掉小虎。”

二王子说:“这只虎如此赢瘦,只恐性命不久,我们从哪里去找它喜欢吃的食物。谁能自舍生命救其饥苦?”

大王子说:“世间万物,最难舍的就是己身。”

三王子说:“实际上,我等的身体经过百千生死轮回,空有坏烂,并没有什么益处,为什么不能舍身救济饥苦呢?”

两位王兄对三弟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又在那里讨论半晌,各怀伤感,徘徊良久,找不出能救虎的办法,只得舍虎而去。

三王子,也就是摩诃萨捶,却放心不下。想到虎也是生灵,自己身体总会变坏,法体无常,不如舍弃这肉体,以求永离忧患无常苦恼,令生死停止。所以,两位兄长离开后,他又转回来,脱去衣服,躺在虎身旁,静待虎将他吃掉。

能清瞪大眼睛,脑海中立马浮现猛虎一跃而起,利爪抓住王子,血盆也似的大口吞下王子,那种惨状,能清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但这一幕并没有发生。饿虎有气无力,别说跃起,甚至连挪动一下的气力也没有。

原来这虎连生七子,早已耗尽元气,七小虎围在母亲身边,嘤嘤地叫,却半点乳汁都没吃到。

能净是庄汉出生,对生命的延续天然敏感,急得连连搓手,说:“这可如何是好,一虎八命讷。”

玄奘继续讲到:“三王子见状,知是饿虎赢弱无力,便以竹剑刺出鲜血,在高处跳下落在虎前,捐舍身命血肉骨髓,众虎舔血食肉而得救,留下骨头而去。”

徒弟们听到这里,神情大骇,一时半晌说不出话。

玄奘又说:“王子的父母兄长赶过来,悲恸不已,只得收其舍利,其色红白。为纪念王子的这项事迹,国王便在王子舍身处建起七宝塔。”

又指着周围,说:“你们看,这里的土地以至草木,都略带红色,如血染了一般。人们踏在上面,仿佛芒刺在背。”

能自踏上去,真的有针刺之感。对师兄们说:“这个故事,不论是怀疑还是相信,我总觉得它给我一种悲伤的感受。”

众人皆默认不语。

良久,玄奘才带着徒弟们离开转到在舍身饲虎处以北。

此处有座石佛塔,高二百多尺,是无忧王所建造的,雕刻奇特,时常放出神光。周围有一百多个小塔和石龛,都是得到高僧的归宿处。围绕着这片墓地,有疾病的人,环绕它行走多可痊愈。

往石佛塔向东,有所寺院,走进去,这所寺院规模较大,有僧徒一百多人,询问后,都研习大乘佛教。

从这里向东行走五十多里,到一座孤山,山中有所寺院,僧徒有二百多人,都研习大乘佛教。

花果繁茂,泉水清澈如镜。寺院旁有座佛塔,高二百多尺,从前如来曾在这里度化恶药叉,使他不再吃肉。

能自心里疑惑,问师父:“我们在乌丈那国瞢揭厘城看到一座卢醯呾迦塔,就是如来修菩萨行时喂食药叉的地方,这么这里又有如来度化药叉?”

玄奘说:“药叉很多,有的行恶伤人,有的拥护佛法,帝释天和所有欲界天的天人都可以被称为药叉。行恶的药叉如来会一一度化,使它们成为佛的守护者。”

能自似懂非懂,能清打趣道:“师弟,慢慢地悟吧。”

言语间,便出了孤山。

从这里向东南山中行走五百多里,到达乌剌尸国。乌剌尸国在北印度境内。

有诗赞曰:大月持地梦凶兆,恶眼提婆索头急。童受论师创经量,拯救饿虎心悲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