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唐西域记全译书籍 > 第十回月光王舍头布施 孝太子剜眼悲歌(第2页)

第十回月光王舍头布施 孝太子剜眼悲歌(第2页)

好个婆罗门,居然对王说:“你叫我来持刃截头,这不是布施,而是杀人。”

当时护苑的天人想阻止这事,月光王便说:“我于过去无量声中为大国王,在这个苑中,已千百次施舍己头。我曾经为了救饿虎舍弃自己的生命。过去天人都没有阻碍我,今天,你们也不必阻拦。”

他说:“本王今日舍头,不求成为转轮圣王、不求生天、不求成为魔王、不求成为帝释天、不求成为梵王,只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让未受佛法教化者得到教化,让已经得到佛法教化者可速得解脱,已经得到解脱者可趋向涅槃的彼岸。”

发愿死后在摩尼宝藏苑建一大塔,让一切众生来礼拜,都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命终之后,皆得生天,发菩提心,出生死界。

说完,月光王将自己的头发,系在无忧树上,手持利剑,自断其头。

婆罗门也为之色变,说:“王大方施舍财物,已是稀有之事。现在自断其首,未来必成佛。”

天上的各路神仙都看着一幕,都说:今天月光天子当得成佛。便纷纷在天上洒下各种各样的鲜花和各种供养,一齐颂偈。

半空中响起颂偈声:

“月光大王,以头布施,于檀波罗蜜(布施度),今得圆满。”

随后,大臣们以旃檀香木焚烧月光王遗体,收其舍利。

向导听了,如梦初醒一般,说道:“月光王死后,人们收集舍利,在摩尼苑建立舍利塔,以供民众供养。这便是这座塔的来历了。”

玄奘点头称是。

能清觉得这事有点奇怪,自言自语道:舍头是多么残忍的事,婆罗门居然有这种要求,而国王却卑躬屈膝地答应了。放在我身上,我是绝计不干的。

其实玄奘没给他们讲清楚,月光王,也就是佛陀的前世,出身刹帝利。在古代印度婆罗门是最高种姓。《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的职责是教授吠陀。祭祀、为他人祭祀,布施和接受布施。国王作为刹帝利,最好的本业是保护百姓,听从并执行婆罗门所制定的法。

月光王是刹帝利,必须把所有的珍宝布施给精通吠陀的众婆罗门。所以恶眼婆罗门也好,劳度叉也罢,这些婆罗门提出的各种非份要求,刹帝利都只得满足。

能清满腹狐疑,但向导心满意足。玄奘对对他说,附近应该有佛寺,带我们去看看。

果然在舍头佛塔旁有座寺院,进去一看,庭宇荒凉,僧徒很少。

这却是从前经量部的拘摩罗逻多法师撰著各种论著的地方,荒芜如此。

看着徒弟们迷惑的眼睛,玄奘简要地介绍说:拘摩罗逻多法师就是童受论师,他出身在呾叉始罗国,在说一切有部出家,创始经量部。

童受法师是印度部派佛教的著名论师,出自说一切有部,被推崇为经量部的创始人。与马鸣、提婆、龙树齐名,号称四日照世。

禅宗尊他为印度第十九祖,天台宗尊他为印度第十八祖。无忧王仰慕他,出兵攻打呾叉始罗国,威胁他们交出童受论师。所以后来童受论师就到了中亚传教。

玄奘又询问那向导,说附近应该还有佛教遗迹。

向导说:“法师高明!都城东南,南山背阴处有座佛塔,高一百多尺,据说是无忧王的太子拘浪那遭继母诬陷被挖去双眼的地方。”

“带我们去看看。”玄奘吩咐道。

向导遇到高僧,学识渊博,又平易近人,自然乐得其所。乐呵呵地领着玄奘师徒又来到南山。

不多会,便到了南山,那塔果然有一百多尺,仔细一看,塔基有字迹,依稀可辨是盲人重见光明后到此还愿所刻写的。

向导就说:“这座塔是无忧王所建造的。盲人来此祈求,多有重见光明的。”

无忧王建这座塔,这座塔又能使盲人重见光明,有一番因缘在里面。

无忧王正宫娘娘仪貌端庄雅致,以慈悲仁爱著名。育有一子,被立为太子。

这太子,《杂阿含经》夸赞:形色端正眼为第一,一切人见无不爱乐。有大臣说:“王子的眼睛是人间所未见的,雪山中有鸟名鸠那罗,此鸟的眼睛与王子相似。”无忧王便以鸟名作为儿子的名字。

鸠那罗长大后,无忧王为其娶千遮那摩罗为妻。一天,无忧王遣鸠那罗到鸡寺,寺中上座六通罗汉耶舍见鸠那罗后,对无忧王说:“王子有失眼之厄。”

无忧王正宫娘娘,名叫钵摩婆底,命运不济,在太子刚成年时就死了。无忧王娶了新王后,新王后便成为太子的继母。

继母名唤帝舍罗叉。

无忧王年老体衰,新王后则正值望年。一日,无忧王出宫,年轻的太子英俊挺拔,在新王后面前走过。这新王后看到太子那雄健的身躯、挺拔的姿态,不由得春心荡漾,拉住太子,甜言蜜语地欲行苟且。

太子大惊,毕竟王室的教育有规有矩,当下流泪涕泣,跪下自责。直言不敢不能,然后退身而出。

能自憨厚,听不得乖舛之事,忿然道:“这继母也太不像话了吧。”

向导说:“更不像话的还在后头呢。”

继母见太子违背己意,怨恨之心顿生。便猛吹枕头风,对无忧王说:“呾叉始罗,是国家要地,镇守此地的重任,势必委以亲属子弟。太子以仁孝著名,既亲且贤,是人们都认为合适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