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毕,玄奘叫上众弟子,教导他们说:“为师早年就听师傅讲过尸毗迦王舍身救鸽的事,今日在这里见到遗迹。大家切切记住,出家人慈悲为怀,救度众生。”
众弟子在玄奘带领下,再次合掌施礼而去。
离开如来赎鸽处,往西北行走二百多里,进入珊尼罗阇川。珊尼罗阇川,就是今巴基斯坦境内的斯瓦特河。
远远地可见一寺院,寺院内耸立着一座佛塔,足有八十多尺高。到了寺门,上方悬着“撒裒杀地寺院”的寺名。
能清说:“这寺名好怪,不知有没有来历。”
向导还没答应,玄奘已经开口:“撒裒杀地,按照大唐的语言,意思是蛇药。”
能自也觉得奇怪,问道:“为什么要用蛇药作为寺名呢?”
玄奘说:“这也是如来普度众生的地方。”
从前如来修菩萨行,有一世为帝释天。珊尼罗阇川这地方曾遭遇两次灾难,全靠帝释全力拯救才得以成活下来。
一次,这地方遇上灾荒,瘟疫流行,医者束手无策,更无药物救治,不断有人倒毙于路,惨不忍睹。帝释大发怜悯慈悲之心,想要救济众生,却又无计可施,忽然想到蛇肉既可充饥又可入药,便变形为大蟒蛇,僵死在河谷中。
帝释升到空中,遍告人民河谷中有蛇粮。听者大感庆幸,相率奔往河谷,蟒蛇肉随割随生,既可充饥又可治病。百姓终于度过了这场灾难,后来便建塔纪念帝释的这件功德。
绕着这座佛塔,走到不远处,又有座大佛塔。
能净问道:“师傅,这塔是不是与又一场灾难有关?”
玄奘回答:“正是如此。”
也是在如来为帝释时的事。那年,这里遭遇瘟疫,帝释哀怜生灵,在这里将自己变为苏摩蛇,也就是水蛇。凡是吃下了蛇肉的病人,没有一个不康复的。建塔就是纪念这件事。
珊尼罗阇川北面的石崖旁边,也有座佛塔,病人多去祈求,大多痊愈。
跟随的向导,本来应该他给大家讲这几尊塔的来历,玄奘却一一道来,如数家珍,向导佩服得五体投地。便向玄奘介绍,前面有个水池,是如来做孔雀王时留下的遗迹。
在向导带领下,一行人走到水池边,果然一池好水!只见池水清澈,池岸林木葱茏,山光水色,波纹泛处,晶莹剔透的水在蓝天下仿佛珠玉滚过一般。
能清、能净、能自看着这如画美景,听说如来做过孔雀王,齐声问道:“这又与孔雀王有什么关系啊?”
向导当然说不清楚。玄奘这才慢慢地向徒弟们道来。
玄奘说:“如来的前世中,有一世是孔雀明王,名叫金曜,出生在雪山南方。我以前也不知道孔雀明王在哪里修行,今天终于找到了。”
能净俏皮地说:“佛祖真是尝遍世间各种苦难滋味。”
玄奘说:“佛祖做孔雀王时,有晨读孔雀明王法门的习惯,有一次贪图逸乐,忘了诵读,不慎被猎人捕捉。孔雀王被缚住后,赶快恢复正念,诵读孔雀明王法门,终于解脱缚系,获得安稳。”
孔雀王获得自由后,更明白孔雀明王法门是消除鬼魅、毒害、恶疾的修持法门。所以凡是遇到有灾难时,他都叫人诵读孔雀明王法门。后来佛陀在世时,有位比丘遭到毒蛇咬蛰,痛苦不堪,阿难向佛陀禀报后,佛陀教他诵念孔雀明王法门,比丘才得到解脱。
这个水池,是有一年,天气干热,孔雀王带着众多孔雀到这里,口渴难耐,找不到水,孔雀王用嘴喙敲啄山崖,泉水一下涌出。现在泉水越积越多,已经变成水池。
玄奘用手指着面前的池水,说:“这水饮用、沐浴都可以治疗疾病。徒弟们可四处寻寻,看看能否找到一些遗迹。”
能清看到石头上依稀有足迹模样,叫来师傅。玄奘仔细端详,又唤住向导,最终确认这是孔雀留下的足迹。
玄奘叫住各位徒弟,问他们:“徒弟们看到佛的本生有哪几种了呢?”
能净掰着手,粗略算了一下,说:“佛陀化身有帝释天、大蟒蛇、苏摩蛇、孔雀王。”
能清接着说:“佛陀无论是做天神,还是做动物,都秉承生生世世大悲布施的慈心,我等面对如来确实心有惭愧。”
众人凭吊一番后,启程往瞢揭厘城西南去,行走六七十里后,看到大河东面有座佛塔,高六十多尺。这座佛塔,是乌丈那国上军王所建造。
向导介绍说:“从前如来将涅槃时,告诉众人说:我涅磐后乌丈那国的上军王应参与舍利的分配。”
能净说:“能参与如来舍利的分配,上军王有本事哦。”
向导说:“等到如来涅磐时,上军王却没在现场。各国国王就想按照在场的人数,平均分配舍利,正待分配时,上军王赶到了。对这个突然增加的人,大家就有些看法,对他就不免有些轻视的言论。”
这时天界神人重新宣布如来的临终遗言,上军王才得以参与舍利的分配。
上军王骑着一匹白象,驮着舍利回到本国。走到这个地方,向导用手指着前方:“大家看前方大河之滨,是不是有块大石头?”
玄奘和徒弟们顺着向导的手指方向望去,果然一块石头岿然屹立。
向导说:“上军王骑着大象归来,到这地方,大象忽然倒地,随即死去,变成了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