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唐西域记通俗演义百度 > 第一回 发宏愿趁隙出京 渡流沙险过五烽(第4页)

第一回 发宏愿趁隙出京 渡流沙险过五烽(第4页)

玉门关在敦煌西北90公里处,阳关在玉门关之南,敦煌西南70公里处,两关皆是中原朝廷经营西域的重要门户。阳关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物资储存和转运的必经之地,商旅往来不绝。玉门关是重要的军事边防之地,军事防御功能更强。

究竟走哪条路?玄奘此时心中无底。忐忑间,有僧人登门拜访。

玄奘早已是誉满京师的名僧,当地寺院得知高僧到来,纷纷请他开坛讲经。玄奘为听众开讲涅槃经、摄论经、般若经,听众如醉如痴,都称誉玄奘佛学精妙。在这些听众中,不乏来自西域的商旅,他们回去后,纷纷向自己的君主称赞玄奘的博学多识,都说玄奘将西行求法于婆罗门。

有关玄奘的各种消息很快在西域传开,西域诸国都热切盼望玄奘到访。

玄奘在凉州讲经停留了月余。散会之日,信众纷纷布施捐赠,获得的金银钱财牛马不计其数。玄奘只接受一半,用于燃灯礼佛,余下的全留给当地寺院。

这时,朝廷正准备与突厥开战,严禁任何人出关。凉州都督李大亮遵照朝廷要求,对过往人等严加盘查。玄奘在凉州引起的轰动自然不会逃出官府的眼线。

早有探子向李大亮报告:有僧人自长安来欲西行,不知道出自什么目的。

李大亮大惊,连忙找来玄奘询问:“不知法师是哪个寺院高僧,如何不在京师讲经,到我这偏僻边防之地?”玄奘只得如实以告:欲西行求法,学习佛教真经。

李大亮听玄奘这么一说,便板着面孔拿出朝廷通告:“我奉朝廷敕令,严禁百姓私自出蕃,法师没有过关文牒,还请法师收拾行李,着即返回京城。否则我将秉承朝廷旨意,遣送法师回京。”

玄奘无法,回到寓居的寺院。正闷闷不乐,寺院住持慧威法师,是河西佛教领袖,非常尊重玄奘,欣赏玄奘辞理才华,见玄奘愁容锁面,忙问发生了什么事。玄奘将自己立志西行求法,却无法出关,面临被遣返的窘境告知。

慧威法师十分赞赏玄奘的志向和勇气,找来自己的两个徒弟慧琳与道整,准备好食物和饮水,连夜护送玄奘离开凉州城。

没有通关文牒,冒险出关,那就是偷渡,被抓住有杀头的危险。

幸而慧琳、道整两个小和尚,十分熟悉凉州往西的道路,他们对玄奘说:出阳关,虽然道路平和,但在与突厥的相持中,官兵盘查甚严,很容易被查出。玉门关看起来守卫森严,但因为行人少,反而容易潜出。我们把您带到瓜州去,在那里碰碰运气。

带着玄奘,避开大道,只走小路,昼伏夜行,躲避巡逻的官兵,几日后,终于到达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今甘肃酒泉市瓜州县)。

瓜州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当时大唐帝国所控制的最西的一座城池,出了瓜州,便不再担受唐朝廷的追捕了。玄奘至此,孤身一人决然西行。

瓜州刺史独孤达笃信佛教,听说有京城的法师到来,十分欣喜,接待殷勤,供给丰厚。

玄奘一心西行,四处打听去西域的路程。

有人告诉他:“从此北行五十余里有条瓠芦河,下游宽阔,上游狭窄,水流湍急,深不可渡。朝廷在河边设置了玉门关,这是大唐边境的咽喉要道,西行必经此关。关外西北方有五座烽火台,有守军严密把守。”

这五烽是哪五烽呢?第一烽为新井驿,第二烽为广显驿,第三烽为乌山驿,第四烽是双泉驿,第五烽是冷泉驿。

烽台之间相距百里,其间没有水源,没有草木。过了五烽台,就进入茫茫戈壁沙漠,叫莫贺延碛,穿过这个戈壁才能达到伊吾。

瓠芦河即疏勒河,在甘肃西部。疏勒,蒙古语为“多水”“水草丰美”之意。莫贺延碛,又叫流沙、沙河,绵延八百里,在瓜州马莲井以北至哈密北山。大概就是《西游记》里沙和尚生活的八百里流沙河。

玄奘听了愁容满面,无计可施,所乘的马也死了,无奈之下,只得停留在瓜州讲经说法,住了一个多月。

话分两头。这边玄奘连夜逃出凉州。那边凉州都督李大亮天明派人到寺院催促玄奘速速返京,不料却碰了个寂寞。询问慧威法师,慧威法师来个一问三不知。官府的人只好回报都督。

李大亮大怒,立马拟出缉捕玄奘的公文。公文对玄奘的年龄。体貌特征进行了描述后,写到:“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宜严候捉拿。”派出快马送达沿途各州县,着各州县、沿途关卡严加盘查过往僧俗,巡查搜捕,缉拿遣返。

玄奘停留瓜州月余,正想办法离开之时,凉州追捕玄奘的公文也到了瓜州。

好巧不巧!这公文没被送到瓜州衙门,被负责治安缉捕的州吏李昌先拿到。

李昌是个佛徒,崇信佛教,平日多有听玄奘的讲经。拿到公文后,对玄奘起了疑心,私下里拿着追捕的公文给玄奘看,问道:“法师是不是此人?”

玄奘迟疑不敢回答,李昌又说道:“如果法师真是此人,弟子当想想办法。”

玄奘这才如实相告,李昌感动于玄奘的勇敢坚毅,说:“这公文,现在只有弟子一人看到,法师放心好了。”当即销毁追捕公文,催促道:“法师务必早日动身。”

李昌回到衙门,对凉州的来人说:反复稽查了城里的僧俗,没有发现玄奘,看来玄奘已经回京去了。

凉州的人只好以玄奘可能回京的话回去复命。

玄奘依然愁容满面。从凉州来的两个小僧,道整已先期去了敦煌,慧琳还在身边,玄奘知道他经受不起长途跋涉,也让他回凉州去了。

玄奘买了匹马,却苦于无人带路。在寓居的寺庙中祷告,希望能找到一位向导带他渡过玉门关。

说来也怪,寺院有个胡僧,叫达磨,夜来做了一梦,梦见玄奘法师乘着一座莲华向西而去。这达磨暗暗惊奇,刚好玄奘在佛前祷告,达磨就将梦里的情形告诉他。

玄奘窃喜,认为这是自己将要西行的吉兆。但不敢表露出自己即将西行的打算,喜不行于色,口中说道:“梦中幻境,当不得真。”

两人交谈几句后,达磨去诵经,玄奘继续祷告。

正祷告间,一个胡人进来礼佛,满脸长毛,两眼环形,鼻孔朝天,绕着玄奘转了两圈。玄奘问其姓名,回答说叫“石磐陀”。

石磐陀听过玄奘的讲法,知道这是个高僧,请求玄奘为他受戒。

玄奘便为他教授五戒,石磐陀很高兴,带着饼果之类答谢玄奘。玄奘见他身体强壮,又明事理,态度恭谦,就告知西行之意。石磐陀受到感化,表示愿意带玄奘渡瓠芦河,过五烽。玄奘大喜,卖掉一些衣物,买好马匹,准备上路。

第二天太阳将落时,石磐陀带着一位老者,牵着一匹老廋红马来见玄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