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唐西域记通俗演义百度 > 第一回 发宏愿趁隙出京 渡流沙险过五烽(第3页)

第一回 发宏愿趁隙出京 渡流沙险过五烽(第3页)

东突厥威胁大唐安全,西突厥也不遑推让。

西突厥射匮可汗时广开疆土,极盛时控制了东起敦煌,西尽里海的广袤土地。西域地区伊吾、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等都处于西突厥的控制之下,与唐帝国西部疆域接壤。

此时,西突厥在统叶护可汗的经营下,称霸西域。619年,西突厥遣使入唐,加强与大唐的联系,准备联合攻打东突厥。东突厥颉利可汗加强了对西突厥的威胁,连年入寇唐朝边境,阻断唐与西突厥的道路。

却说玄奘武德元年到成都学习至武德五年(622年),穷经精研,成为正式僧人后,与商人结伴泛舟三峡沿江而下,先到荆州天皇寺,北游至相州,入长安大觉寺。所到之处,开坛讲学。

高僧法常、僧辩对玄奘大为赞誉,称其为“释门千里之驹”,预言玄奘必将重振佛法。只可恨自己年岁老朽,看不到那一天。求学者都对玄奘刮目相看,由此玄奘声誉鹊起,为有名之高僧。

在研读佛经的过程中,玄奘感到各经“隐显有异,莫知适从”,所拜的老师所持的观点也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佛经由外来的僧人翻译,各人所习用的语言不同,思维各异,理解分歧,导致语义差别很大,争论不休。

尤其是自南北朝以来关于生起万法,探究宇宙人生本源的阿赖耶识,争讼不已,形成了南北两道的对峙。

所以玄奘立誓游西方,到佛经的原产地去,解决心中的疑惑。

但此时形势极为紧张。大唐与东、西突厥都处于剑拔弩张的尖锐对峙之中。

西游,势必要经过东、西突厥控制的地盘。唐在与突厥交界的地区,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

为防止重要情报被传到突厥地区,也为防止文人为西域突厥所利用,唐政府严厉禁止文人去西域。

玄奘已是有名高僧,又出自名门,自然是不会同意其出关的。

玄奘主意已定,他邀约几个志同道合者向官府呈表申请,那官问道:“各位法师是清修之人,今聚集到官府有何事要本官办理?”

玄奘奉上呈表,说:“我等几人,为求佛经真典,想到印度去访问高僧,恳请大人为我等发放过关文牒。”

那大人正色道:“朝廷有令,目下正与突厥相持,任何人都不能出关。”

任凭玄奘等人如何请求,官府绝无松口放行之意。

没有过关文牒,别说出关,就连出城都不可能。

沮丧之下,其他人都退出来,玄奘却坚定不移地等待时机。

贞观年间,关中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频仍。

《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元年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右沿诸州霜害秋稼”“斗米直绢一匹”,“贞观之初,频年霜旱。”

《新唐书·五行志》:“贞观元年夏,山东大旱。二年春旱。三年春夏旱,四年春旱。自太上皇传位至此,而比年水旱。”

关中地区水旱之灾最严重。贤君名相对此亦无可奈何。唯遣使慰抚百姓,祈雨于名山大川,岳渎诸庙。贞观三年(629年)秋,朝廷发出允许人民离乡乞食的诏令。

玄奘拍手:“这下好了,正是出城的好时机!”

求法心切的玄奘,抓住时机,收拾简单行李,于八月一日早上混在灾民中出了长安城。

出城的人群中,有个秦州僧人孝达,在京师学涅槃经,功毕还乡。在求学过程中,多次听玄奘的宣讲,所以认识玄奘。

孝达见名满京华的玄奘,也在万头攒动的人群中,惊喜万分,好不容易穿过摩肩接踵的人流,挤到玄奘面前,依出家人的礼数,合十行礼,作了自我介绍,问道:“法师如何不在寺院中为弟子们讲经,却在这逃难的人群中?”

玄奘见是个僧人,询问了法号,如实讲了自己要去印度求真经的愿望,叹口气,说道:

“我向官府呈请过关文牒,没有得到批准,只好混在灾民中,看看能够碰上好运气。”

孝达自告奋勇帮助玄奘,两人遂结伴而行。一路遇上关卡查验,孝达取出回乡的文牒,玄奘站在旁边一语不发,顺利地到了秦州。

这年,玄奘二十六岁。

秦州为今甘肃天水,名胜颇多。麦积山在州东南八十里,位于秦岭、贺兰山、岷山三大山系交汇处,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的一座奇峰,因山崖一峰突兀挺立,拔地而起,状如农家麦垛而得名。赤壁丹岩,清泉幽谷,云海罩茂林,白松立险峰,为秦地林泉之冠。

有麦积山石窟。佛教提倡遁世修行,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幽僻之地开凿石窟,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以泥塑、壁画、石胎泥塑闻名,保存200多座洞窟,万余身泥塑,1300多平米壁画,是中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为完整的石窟。

玄奘无暇观瞻,只在秦州住了一宿,急着上路,孝达打听到有队兰州商旅正好要回去,玄奘又与之结伴至兰州。

兰州已有两千多年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玄奘在兰州住了一宿。遇到一批凉州人完成送官马任务后将返回凉州,玄奘又与之结伴随至凉州。

凉州是今甘肃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马踏飞燕的出土地。

凉州襟带西蕃,远控葱岭以西地区,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西域各地商旅往来不绝,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对过往的商旅当然检查也严。

玄奘没有过关文牒,自然无法出关。只得暂留下来,寄居于福寿寺。

不过,玄奘也没有坐以待毙,他在寻找机会的闲暇,仔细研究出关的路线。

细研史籍。去印度,西域是必经之地。汉时西域三十六国,都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皆有大山,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从内地去西域,玉门关、阳关是最为紧要关隘。出西域,则必翻越葱岭。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南北两道,历史上,因北道易受匈奴攻击,故商旅多行南道。不过南北道中间有许多小道连接。

再研究先辈法显西行的路线,发现这个前辈是从阳关入西域,然后越沙漠,翻葱岭,进入北印度。他想循先辈路径,却发现现实不允许。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