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自由堕落 720p > 第4章 信任的温度(第3页)

第4章 信任的温度(第3页)

她的眼睛亮得惊人,像两颗燃烧的恒星,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野心。

她伸出手,用力拍了拍李博的肩膀:“你负责技术实现,我负责产品设计、市场和搞定启动资金!我们联手,怎么样?”

看着她伸出的手,看着她眼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李博感觉自己血液的流速都在加快。

理智告诉他这近乎疯狂,但内心的某个角落,那个属于技术狂热者的、不安分的灵魂,却在蠢蠢欲动,渴望着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鬼使神差地,他伸出手,握住了戴璐璐的手。她的手心很暖,很有力。

“好。”他听见自己说,“我们试试。”

于是,这场在外人看来近乎疯狂的冒险,就这样开始了。

没有投资,没有团队,只有他们两个人,一头扎进了由代码、算法、模型和数据构成的无边无际的海洋。

李博负责整个系统的技术架构、核心算法的研发和实现;戴璐璐则凭借她对人体美学、用户心理和市场需求的敏锐直觉,负责产品的功能定义、交互设计、视觉风格把控,以及……寻找一切可能的数据来源。

他们在他学校边上找了间商务酒店的套房作为工作室,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封闭式开发。

他们一起在堆满外卖餐盒和咖啡杯的工作室里熬过无数个通宵,为渲染引擎效率的一个小小的突破而击掌欢呼,也为一次次模型崩溃、算法失效而激烈争吵、相互指责,然后又在沮丧和疲惫中默默和解,继续埋头苦干。

在这个并肩作战、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李博发现自己看待戴璐璐的眼光,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深刻而微妙的变化。

他不再仅仅将她视为“顾初的前女友”,或者一个需要自己“照看”的、偶尔需要帮助的麻烦。

他看到了她性格中更深邃、更复杂的层面:她异乎常人的坚韧和自律,她令人惊叹的学习能力和商业头脑,她面对挫折和失败时那种近乎顽固的不屈,以及她思考问题时那种总能透过现象直击本质的犀利和通透。

他发现自己会在她凝神思考、对着屏幕上复杂的UI界面微蹙眉头时,偷偷观察她专注而迷人的侧脸轮廓;会在她因为连续熬夜、精神不济而偶尔流露出脆弱和疲惫时,感到一种想要替她分担、想要保护她的冲动;会在她因为一个绝妙的产品设计或市场策略而兴奋得手舞足蹈时,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和欣赏。

这份在他看来极不合时宜、甚至带着“背叛”意味的吸引力,像心底的潜流,在他并未察觉的时候,已经悄然汇聚。

因为顾初的存在,因为他们之间那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将这份情感死死地压抑在心底最深处,用工作的忙碌和技术的壁垒作为伪装,不敢流露出半分痕迹,甚至刻意与她保持着安全的物理距离和心理界限。

直到那个巨大的瓶颈出现,像一堵由冰冷数据构成的、坚不可摧的高墙,猝不及防地挡在了他们前进的路上,几乎将他们所有的努力和希望都碾得粉碎。

问题最终还是出在了所有人都预料到、却又都束手无策的地方——数据。釜底抽薪式的致命难题。

无论他们的渲染引擎如何优化,光照模型如何逼真,算法如何先进,屏幕上那个数字人,总显得僵硬、虚假,像一个制作精良、却没有注入灵魂的木偶。

皮肤缺乏在不同光线下微妙的色彩和光泽变化,肌肉在运动时缺乏真实的人体组织被牵引、拉伸和挤压的质感,表情更是空洞得像商店橱窗里的假人模特,无法传递任何细微的情绪;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谷”效应,始终如影随形。

他们尝试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公开或商业的人体数据集,结果都差强人意。

学术界公开的数据集,精度往往不够,且姿态单一,多为科研目的设计;商业公司售卖的高精度模型,价格昂贵不说,往往经过了过度“美化”和修饰,失去了原始的、带有瑕疵的真实感,而且大多是静态扫描数据,无法满足他们对动态捕捉和微表情模拟的需求。

他们甚至铤而走险,匿名购买了一些从灰色渠道流出的、据称是“高质量、未公开”的亚洲女性人体扫描数据,结果发现里面充斥着大量低质量、重复甚至伪造的数据。

他们还尝试过用AI技术从一些所谓的“爱情动作”影片中截取和学习动态数据,但那些经过精心表演、动作夸张、缺乏真实细节的片段,对于训练需要捕捉细微情感和真实质感的模型来说,几乎毫无用处,甚至会引入错误的偏见。

“我们需要……活的数据。真正活生生的、未经修饰的数据。”李博对着满屏幕令人沮丧的测试结果和渲染失败的图像,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他感觉自己所有的技术积累和聪明才智,在这个根本性的数据难题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我们需要连续的、多角度、高精度的动态捕捉数据,需要覆盖各种姿态、各种表情、各种光影条件下的……真实的身体数据。否则,这个模型永远都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工作室里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服务器散热风扇还在不知疲倦地发出徒劳的嗡鸣声,像是在嘲笑他们的无能为力。

戴璐璐站在他身后,沉默地看着屏幕上那个又一次渲染失败的、表情僵硬的虚拟造物,又转头看看李博那张写满了疲惫、焦虑和深度挫败的脸。

她知道这个项目对李博意味着什么。

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可能带来巨大商业成功的项目,但对李博来说,这是他多年技术理想的一次集中实践,是他证明自己能力、挑战技术极限的舞台。

如果因为数据问题而功亏一篑,对他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而她自己,也已经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她不能接受失败。

良久,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做出了某个极其艰难、甚至可以说惊世骇俗的决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