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一道裂口从神像的颅顶一路裂到了颌下。
泥菩萨兀自垂眸浅笑,神态温柔慈悲,却因多了这道裂口,无端让人生寒。
虞红英看得呆住,偷窥他们动向的幽草也吓了一跳,失手摔了水囊,岳怜青这才回神,磕磕绊绊地道:「这丶这地方毕竟破败许多年了,泥做的神像年久失修,风化开裂也是难免的……」
他未能得到回应,声音渐渐小了,只好弯腰捡起水囊。
岳怜青所言不无道理,可虞红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神像脸上的裂口齐整笔直,分明是被人用利器劈开的。
她缓缓转过身,这会儿天色已暗,借着屋里的火光,只能勉强看到那棵老槐树投在门前的影子。
那如噩梦般纠缠了虞红英数个日夜的脚步声又一次响起。
岳怜青当然听不见她心里的声音,少年人驾车赶路难免疲累,正要阖目休憩一阵,忽听虞红英接着刚才的话往下道:「我带着玉娘,就在这里听了一夜雨声。」
今日一路同行,这是她首次提起柳玉娘,岳怜青睁开眼,只见虞红英在自己对面坐了下来。
两人之间只隔了一个火堆,虞红英苍白的面容在火光映照下似多出了些许血色,她轻声道:「我睡不着,想与你说说话。」
岳怜青回头看了眼幽草,发现她果然也没睡,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这边。
「大掌柜想说什么?」
虞红英抬手取下斜掉的银簪,笑道:「说一个故事。」
若将岁月长河逆流回十多年前,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里,有家传承三代人的武馆,虽是没有一流高手坐镇,但教的也算真才实学,故在方圆百里有些名气,可惜到了这一代,馆主已年过不惑,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小名英娘。
依照祖宗规矩,女子是不可继承武馆的,英娘生来有些先天不足,虽在武学上颇有悟性,身子骨却经不起锤炼,馆主长吁短叹了好几年,决定再收个与英娘年龄相仿的徒弟,一手培养长大,将来招为女婿接手武馆,也好照顾英娘一生。
小徒弟姓杨,根骨品行俱佳,比英娘小了两岁,待其长到束发之年,年事渐高的馆主便准备为他们定下婚事,孰料二人在某次出门时偶遇了一名女童,拍花子的不知打哪儿将她掠来,卖给县里一个富家翁做小丫鬟,此人乃县太爷之父,在市井间素有善名,不料是个衣冠禽兽,暗地里糟蹋了许多稚子幼女,因其子势大,又与本地士绅勾结甚深,无人能动之。
少年人心血热烫,眼见这老东西仗势欺人,要将那女童抓回去折磨,情急之下出手将其杀死,自此背了重罪在身,馆主为了保全家业不得不将他除名,还要将他交给县衙发落,小徒弟不得不连夜逃离本地,英娘则把那名女童收为义妹,背着别人赶去为师弟送行,收下一对翡翠耳环作为信物,约定待他衣锦还乡之日,即是英娘婚嫁之时。
然而,武馆的生意自那件事后每况愈下,教师弟子陆续散了个干净,馆主也重病垂危,他放心不下英娘,强撑病体联络上了一位老友,以旧日恩义和全部家产定下了儿女婚事,英娘过门不久,他便阖目而逝,世上亲友只余义妹小玉儿。
英娘的夫君能文会武,却非良人,婚后不久就原形毕露,常在外面寻花问柳,动辄对她拳脚相加,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因此未能出世,公婆和夫君愈发苛待英娘,她本就患有痼疾,小产后更加体弱,很快病倒了。
请医问药无不费钱,心急如焚的小玉儿眼看大姐病危,只得求到沉眠酒色的姐夫头上,她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芙蓉少女,姐夫见色起心,竟以英娘的性命为要挟,强迫小玉儿从了他,待英娘从病榻上爬起来,她的妹妹已成夫君的小妾。
出乎意料的是,英娘从鬼门关前走过一遭,好似变得「懂事」起来,她不再揪着夫君的恶习不放,对家里一些见不得光的生意也转变了态度,甚至不介意与妹妹共事一夫,然后……那年除夕夜,她在团圆饭里下了药,趁一家人动弹不得,亲手提刀将他们全都杀了。
血流遍地,英娘卷走了家中财物和丹药秘籍,搂着伤痕累累的小玉儿逃出了这座城,她们畏惧追捕,一路辗转南下,某天夜里错了宿头,只得在荒废的观音祠里避雨,恰逢一道惊雷炸响,她抬头望向慈眉善目的观音像,又看着蜷缩在神像脚下的小玉儿,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老天爷是不长眼的,所谓阴德报应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既然活在当下,就该为一时图谋,倘若人不为己,是要天诛地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