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车一侧绕出一个人,那是一位老者,只着青色长衫,精神矍铄、美须齐整、长眉入鬓、鼻梁挺直,神情有些肃穆。杜氏观之人气度不凡,便知道来人身份定不是黛玉说的那样。
杜氏吩咐一句:“请这位老先生先去书房,再问问老爷可还有公务,若是没有,请他回来。”
黛玉脸上添了一些笑意,这才谢了杜氏,和杜氏去了内院。
可到了花厅,黛玉也只是和杜氏闲聊,仿佛她今日来的原因就如同她说的那样临时起意送个东西。
杜氏也沉住气和黛玉说着闲话,“赵夫人这事闹得不小,她娘家也知道了,很是恼怒,听说,她兄长要过来。”
杜氏并不同情赵夫人,只是有些感慨:“虽然赵夫人在娘家一直受宠,可遇到这样的事,为了家族名誉,也得受责骂。再者,她娘家若是不来人,赵大人未必能消气,有的是不合离,也让赵夫人不好过的法子。不知道闵大人能不能调和好。”
黛玉捂着手炉说道:“这就是他们两家的事了,闵大人也是太后的堂侄,赵大人未必会把事情做绝。”
“我是担心闵大人会登你家的门。”杜氏说了这么一句。
“我已经接受了赵夫人的道歉了。”黛玉并不愿意和闵家有所纠葛。
“可闵大人是带着女眷过来的。”杜氏消息极为灵通。
黛玉垂下眼眸,心里揣度着,如今正是冬日,就是男子也难以忍受路途艰辛,更何况是女眷,闵家到底是为何要来宣府。
杜氏见黛玉神色不变,有些沉不住气说着:“我总觉得这些日子有些不太平。”
黛玉随口答道:“许是因为太子来宣府的缘故吧。”她想起晏先生带来的消息,心里有些烦闷。
杜氏也有些焦急,还未曾探出黛玉今日为何而来,一时之间未说话。
俩人正沉默着,忽听丫鬟回禀:“老爷回来了。”
杜氏只觉得黛玉听到消息那一瞬,脊背下意识挺直一些。
看样子,黛玉是有事要找自己家老爷,杜氏想着,这定不是一般的事。
杜氏想起太子和姜璟,低声问道:“是不是哪位有什么消息?”杜氏手指朝上指了一下。
黛玉一愣,眼中露出赞赏,她知道杜氏聪慧,既然已经猜到了,那么也没必要瞒着了。
杜氏让丫鬟都出去,黛玉这才说道:“我是有要事要见钟大人。”
“刚才那位也不是旁人,正是晏先生。”
杜氏没见过晏先生,可是却对他的来历一清二楚,这么一位要见她家老爷,定不是小事。
还不曾细问,便见着钟知府带着晏先生过来了。
钟知府神色凝重,显然已经知道了晏先生带来的消息。
他并不瞒着自己的妻子,和杜氏简单说了。
杜氏虽然心慌,但并不慌乱,毕竟太子无事,只是赵彬受伤了而已。
“幸好储君无恙。”杜氏低声说道。
钟知府摇了摇头:“太子有护卫有军士护佑,不必过多担心,如今最为危险的是宣府城。”
“鞑靼与我们是宿敌,不可能不关注宣府的一举一动,他们定知晓我们派出大量兵力来护佑太子这位储君,若太子在城中,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可若让他们知道太子不在宣府……”
“他们便会知道宣府的兵力跟着太子离开了。”杜氏呢喃一句。
“如今宣府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晏先生话音落下,杜氏下意识握住了钟知府的胳膊,想找到一个支撑。
“我和晏先生来此,就是想和钟大人,钟夫人共商守城之事。”黛玉语气极为镇定。
杜氏猛的抬头看着黛玉,她不曾想到黛玉有如此胆色,她知道黛玉身边有护卫,且如今鞑靼并不曾来进攻,黛玉如今离城避难还来得及。
可黛玉话里的意思竟然是要留下来。
杜氏心中升起一股敬意,她虽然和黛玉关系不错,可因着黛玉年纪及外貌,她总觉得黛玉是个娇滴滴有些脾气聪慧的大家闺秀。
“如今城中品级最高的就是钟大人,所以还得大人牵总。”黛玉也没绕弯。
钟大人不曾推辞,只是说道:“还得请晏先生襄助。”
晏先生微微颔首。
钟大人思绪极为清楚:“我是文官,能调动的兵力有限,林夫人可有法子汇集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