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皖知似乎有些恼火的白了她一眼,随即趴在桌子上,送给江映华一个圆滚滚毛茸茸的后脑勺,便不再说话。
江映华心知她真的醉了,否则借她个胆子也断然不敢拿白眼翻人。如此反应,倒让江映华放下心来,这人心里该是没有相思病的,这般就痛快多了。
江映华自顾自的咂了一小口酒,失笑道:「长史这是拿我当外人了,罢了,就当是我唐突了,此事再不提了。」
「嗯…不提……才不要提。」颜皖知埋首于袖间,小声嘟囔。
第41章智计抽身
酒醉后不省人事的颜皖知睡得昏昏沉沉,江映华心软,便让人宿在了自己的府上。
翌日清晨,宫中来人入了王府,急急切切的,寻得却是暂住王府的颜皖知。见内侍一脸焦急的模样,江映华忙遣人过去,将颜皖知唤醒。
不多时,立在廊下的江映华便瞧见了边走边整理官帽的颜皖知,那人看见她似乎还想上前行礼,江映华知晓陛下急着召见,便朝着人挥了挥手,示意其尽早入宫去。
陛下见人的缘由,不用问江映华也猜得出。如今颜皖知明面上是她的长史,私下里还是秘司的指挥使,陛下交办的差事,约莫和如今京中的暗潮汹涌脱不开关系。
昨日颜皖知的一席话,让江映华隐隐察觉,不论她的三哥是否知情,襄陵侯府一家都动了妄念,打起了不该有的夺权心思。眼下陛下年届不惑,膝下无子,储位空悬。四海初定,也难怪这些人蠢蠢欲动,盘算着盛世太平的未来赌注。
其实,就连江映华都隐隐觉得,或许陛下会在近年,从三哥的子嗣中择选一人过继,如此便能定下储君,安抚人心朝局。
去岁,身在西境的永王妃诞下了一个小皇侄,然迫于西境的条件,身在襁褓便过世了。陛下闻讯,便命人将永王妃和一双幼小的儿女接回京中来安养。
今年中秋,永王镇守边关不曾回京,永王妃递上奏表,称小女儿偶感风寒,便留在王府中,也没有出席宫宴。
称病不朝,是江映华用烂了的手段。此番永王妃的奏表不知是否真实,但是江映华心底里,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基于事实的结论。无论是陛下将王妃母子扣留京中,还是王妃母子称病不出,她都希望这一切,如外间所见的一般和睦。
江映华在府中无事,北境的消息近日也无甚急于她处理的。索性她便扯了一张桌子在院中,吹着凉爽的秋风,拎着一根垂钓杆,望着一塘秋水出神。自然,过了半日,一只鱼都不曾咬钩,江映华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并没有安放鱼饵。
饶是再贪得无厌的鱼,也不会一嘴撞上锋利的鱼钩子才对,除非那鱼儿眼瞎。
过了晌午,江映华便兴致缺缺的回了正殿。方踏入书阁,想寻个话本子来读,管家便来通传,说是长史到了,在外求见。
江映华算着时辰,这会子这人该是刚从宫中被放出来才对,如此迫不及待地来寻自己,想来是有事情交代。如此想着,江映华自书阁中出来,对着管家道:「传人进来,另去吩咐厨房,端些吃食送来。」
管家躬身称喏,便匆匆退下。江映华指使婢子烹茶,她早早坐在小几旁候着。
片刻后,一身官袍尚未换下的颜皖知便入了殿内,江映华招呼着人落座,为她添了一杯热茶,打量着眼前人,柔声道:
「长史辛苦了,是何见闻这般急着与我说?本王希望是些好事,可别是糟心的玩意儿。」
颜皖知也顾不上客气,与陛下商议了许久,早已是口干舌燥,饿得前胸贴后背,她接过茶盏匆匆饮了,这才幽幽开口:
「该当是好事。殿下可知今日晨间朝议的趣事,门下侍郎薛公竟自行将儿子打成了半身不遂的断腿残废。」
「古有廉颇负荆请罪,今有薛侍郎棒打亲儿,如此看来,陛下明面上得将此事揭过去了。」江映华冷笑一声,不无调侃的说道。
颜皖知放下茶盏,自顾自又斟满了一杯,才开口道:「殿下所言不虚,这般一闹,陛下也不好再说什么,自是翻篇了。只是朝议散后,陛下将臣留下,这其中关窍,殿下兰心蕙质,自是知晓的。」
「哦?如此,那怕是要辛苦你了。不知这一件事,要将你耽搁到几时?」江映华眸光轻转,柔声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