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把最兴来给接来?」赵祯目光落在札子上,话却敲在张茂则心里。
张茂则把头再往下放了些,差点埋进胸膛里,恭敬道:「官家不是说要奴婢去看看二大王在做什么吗?」
那接人就不是必须项。
赵祯冷笑。
宫里没有笨人,更别说是他的心腹。
但大宋不时兴杀官员,这又是他用惯了的内侍,出发点也是为了避免父子相争,所以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问出了第二个问题:「最兴来与修媛争辩之时,皇后可有言语?若有,说了些什么?」
张茂则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赵昕对垂拱殿上发生的君臣奏对一无所知。
他现在关心的只有一件事,皇城司的工作速度能不能快些,再耽搁下去,集市就算不散也买不着好玩意了。
赵昕前世曾经陪着大外甥女看电视剧,捎带着被科普了一手皇城司就是大宋版的锦衣卫。
结果现在一看,好么,这纯纯看门的啊。
而且就这穿着打扮还锦衣卫,是想把他笑死吗?
大的锦衣卫可都是有飞鱼服的,皇城司反正瞧着和那些宫里的卫兵没区别。
再加上宋代兵丁的低下地位,赵昕从这帮人身上愣是半点没看出来身为天子亲军的精气神,倒是和他前世某些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差不多。
机械丶麻木丶笑容非常程式化。
赵昕如今的言行都被人重点关注着,现在自然也不例外。
一个面容白净,俊秀斯文,约莫只有八九岁的小少年骑着一匹小矮马到了他的车侧说道:「大王莫要焦躁,东京城人口逾百万,甜水巷中热闹昼夜不歇,多得是机会让大王体察世情。」
能如此轻易就到赵昕车驾前的人显然身份不一般,赵昕闻言也咧开嘴笑道:「表兄教训的是,是我急躁了。」
打马来同赵昕说话的正是曹皇后的侄儿,赵昕已定的伴读,曹评。
曹家中世代从武,曹评的曾祖父是被誉为大宋第一良将的曹彬,曹家也因此成为大宋最顶尖的武勋世家。
不过到了曹评这一代,许是受世风偏重文人的影响,曹评现如今无论是相貌气质,还是穿着打扮,都与普通的读书人家子弟没什么没什么区别。
若非要说有,那就是日常出行还骑着马。
这是大宋的士子,乃至绝大多数中低军官们们做不到的。
谁叫最好的两块养马地现如今一块在辽国手上,一块在西夏手上呢。
这直接导致整个大宋朝缺马缺到了一种相当离谱的状态,曹评能骑上一匹小矮马已经能打爆百分之九十的人。
不夸张的说,单凭这匹马,路人一见就得直呼是个贵人。
看起来像个读书人的曹评,品格行为也十分读书人,赵昕这一句兄长好悬没让他从马上直接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