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再孱弱,那也是帝王,身上背着大义名分,在华夏封建时代属于最难攻克的护身符。
成济当街弑君把司马家死死钉在了耻辱柱上,哪怕是二凤,玄武门之后资治通鉴中也有跪而吮上乳的记载。
甭管是不是真的,但至少可以在侧面展现出二凤的确在十分用心地修补父子关系,至少要让外人觉得他很孝顺。
对于后头蹦出的一溜异母弟弟,二凤也的确非常照顾。
更何况赵昕如今别说是完成玄武门,就是八百精骑也尚在筹划中呢。
他这个无良爹只是少断寡谋,缺少几分急智和把控全局的能力,但同样有着万般不会,只会做官家的高级和稀泥平衡术。
依赵昕看,赵祯的帝王素养能在华夏封建君王里排到中上。
治世开拓不足,守成让世道糜烂的速度变缓一些有馀。
这要是现在就丁是丁卯是卯的对上,也许他十八年后就能重新开局了。
好在只会做官家的赵祯早早就将脾气这一项全部点满,而且十分恒定。
被赵昕这么当面输出,也只是微皱眉头训斥了几句:「却又说什么不着边际的话打岔,赶紧说说你的灭夏方略。」
嘲讽大失败的赵昕也不气馁,把话头接起来继续说:「所谓后勤打的钱丶粮丶兵丶将四项,论有钱,别说是西夏那个蕞尔小国,就是辽国也远不及本朝。
爹爹您是不是想说商贸愈繁而本朝铜钱会不敷使用?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是还要点时间,以后再说。」
他可还清楚记得前世穿越小说中为了解决财用匮乏的的危局,通常会去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国家找一座名叫石见的山。
本土缺铜,铜本位制度玩不下去,还可以用银本位制嘛。
如果他目前得到的本朝船舶发展现状不假,那么载人航海去那边岛上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什么叫做罪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当下籍籍无名的市舶司也可以用起来,毕竟南宋小朝廷光是靠着海贸收商税,可就又扛了一百来年。
赵昕只用三言两语就又画好了一个巨大的饼,把赵祯的胃口给吊了起来。
只是苦于赵昕丝毫没有解释的意思,赵祯也就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己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了自然会知道,然后耐着性子继续听赵昕说下去。
「而在有了钞盐法和羊毛制品,所虑者也就只有天灾加害,粮食减产,导致边境军州粮用不足。
「儿子曾听闻翁翁(爷爷)在时接见交趾使者,其所献的占城稻每年产量高出时稻五成不止。后来推广到全国,果然能做到国有积储而民有馀粮。
「所以还是当想法子提高粮食产量,能找到更高产的粮种最好。」
什么嘉禾瑞稻,通通给我当试验粮种去。退而求其次拿下交趾那块地当做粮食产地也不错。
尤其是百姓冬日防寒衣物不足,羊毛制品的火热一定会带动棉花种植,说不定就要与粮食抢耕地,还是早做打算为妙。
赵祯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口口声声说着要解决问题的儿子是不是又给他画了一张大饼?
只不过他的疑惑注定得不到解答,因为赵昕已经开始第三项了。
「至于兵者一项,前阵子爹爹您让张茂则给我送了一份富弼请裁冗军的箚子,上面写得清楚明白,太祖太宗朝全国禁军不过六十万,翁翁在时也不过八十五万。
「可现如今已经是一百万二十七万,暴增五成,每岁超三成的国家收入都得给这些禁军发饷银。如此多员额的禁军,已经成了国家的负累。
「现今西夏与辽之战无论胜败,短期内必定都再无能力组织大军进犯我朝,正是裁军的好时机。
「就算按有两成人吃空饷,老弱三成算,也能得兵六十万,足能守御疆土。
「吃不饱肚子的造反问题爹爹您也不必担心,有地方安置这些人的。」
只要经济能高速发展,就没有盖不下的问题。
旁的不说,只通往着蜂窝煤厂的那段路,因为新需求的产生,人流日稠,原本荒僻的地方都支起了茶摊丶早餐铺和洗牲口卖草料等铺子。
李玮前几天还向他请求把煤场外面的地也给盘下来,招工把地面给修平整了后扩大经营规模呢,等到了冬天又能用煤渣以工代赈一次,召集贫寒把城里的路给补一补。
渭丶延丶鄜三州开了羊毛纺场后,更是有数以千计的边军家眷入场内做工,搞得当兵如今在军州居然都成了引人艳羡的香饽饽。
赵祯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些。
他怎么越听越不对劲呢,这到底是解决问题,还是给他指出问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