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家父宋仁宗笔趣阁 > 第94章(第2页)

第94章(第2页)

将来有机会了肯定得调出他当年的试卷看看,希望不会牵出一场科举舞弊案。

所以这沓纸中的内容,大概率和扉页上写得一样,是有关扫盲的具体措施!

赵昕这下可就来劲了,他虽秉持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想法,向所有报社都下达了探索扫盲方法的命令,可也做好了要等上一年半载的时间才能摸索出行之有效,适宜如今形势方法的准备。

结果,结果这才三个月啊!

迫不及待拆开,见到的还是如扉页上一般清秀的字迹,赵昕放下心来,仔细阅读。

但见开篇写道:「得殿下之令,不敢稍怠,立时组织读报,数日后得童子性灵,脑中少杂思,故所学所记都要强于成人之结论。

「社中人手有限,故阔与社中诸君商议,优先教导童子。」

赵昕赞许地点点头,楚云阔的做法的确很对,人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大脑高速发育,而且接触的事情少,思维还没有定型,正是学习新事物的好机会。

「初以糖聚,如此十数日,童子达五十七人。然俟分糖毕,童子散者众,余者不过寥寥数人,无有完课者。」

赵昕看到这不厚道地笑出了声,孩童都贪玩,全是看在有糖吃的份上才聚集在一处。同以利相聚者,利尽则散一个道

理,糖到手了自然就跑路。

「阔又与诸君商议,定下课毕方发糖之规。然此规一出,童子尽散,余者不过二三,且皆为男童,言为父母强逼。」

赵昕不自觉坐直了,他有感觉,马上就要触及到问题核心了。

「阔便与社中诸君分头而行,或寻孩童父母,或问孩童,缘何有糖不取,有课不上。

「答读书费钱,忧家贫无以供者占一成,答家中少劳力,需子女援手者占七成。答虽识字,将来不过代写书信,弗敢梦东华街唱名者占九成。

「至若女童不见,则皆答女子识字无用,翌日尽为他家妇矣。不如帮佣家中,攒些妆奁。」

从寥寥的几行字中赵昕能看出楚云阔他们的确是做了很大的努力去调查原因,因为得到的答案真是什么都有。

有担心子女上免费课上了瘾,而家中贫困,将来万一收费,没有办法供给引来子女哭泣吵闹的。

还有是家中少劳力,把子女当成半个劳动力使,去上课就是耽误干活,影响生计的。

还有对未来十分悲观,认为读书的付出与收益不匹配的。进士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好事落不到自家头上,现在辛辛苦苦读书,将来也就混个给人代写书信。不如不读,省一笔开销。

而最后一条原因就更是典中典,女孩都是给别人家养的,读再多书也没用。不如现在老老实实给家中干活,好为自己将来出嫁攒些嫁妆。

这还真是个大麻烦,因为时下读书真的是一笔很昂贵的支出。就算他能强令似楚云阔这般的举人进士免费教学,笔墨纸砚也是少不了的支出。

就算这些能用沙地木笔代替,现在贫家的孩子也是早早当家,六七岁就是半个劳力,还没有灶高就得生火煮饭,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

去读书,就是少了个劳力。

赵昕感觉自己好像把握到一点脉络了,于是将这一页拿开,继续往下看。

「家中世代货殖,家父曾告曰,常人不聚,皆因利不聚。故昼夜思之,读书之事,何处可生利?

「恰城中商贾日多,旧有街市不敷使用,区县令有意新建街市,某即生计,效仿东京命众童子集聚城门,见商贾则引至新街,日赚铜钱一二,则父母怨声顿小,不到旬日,则城中童子尽来学塾矣。」

赵昕看得满脸喜色,好好好,不愧是做买卖的,脑瓜子就是转得快,勤工俭学都被你整出来了是吧。

让童子们照着东京城的样,带着商贾们去新街市,然后介绍买卖铺户和抽成,真是有办法啊。

既然读书不用花钱,还能赚到能换来生活必需品的铜钱,那家长的选择自然不言而喻。

没想到惊喜还在后头。

「有此事为引,社中彭甫建言,不妨学半日书,做半日活。彼县新立,纵一童子,也得善加利用。

「尤其女童,为商贾引路非长久之计,需得长久有厚利相诱,方能使其父母答允。」

的确如此,如今这世道对女子苛严,纵然是引路介绍这等小活,常人也更愿意选择相信男孩子,而且还会有安全问题。

(。)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