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兴奋劲过了之后也回过味来,惊诧道:「怎得官家忽然回心转意了?」
当今官家耳根子软是整个朝廷都知道的事,但也不是人人都能说动官家的,怎么着也得是个在朝堂中分量足够,且官家有一定信服依赖的人。
他刚才说的西夏只是借议和得喘息之机的话不是没同官家说过,只是官家以国库度支困难,朝中厌兵情绪高涨给否决了。
以此推之,能说动官家之人必然位次比他还高,获得的信赖比他还多。
这样的人朝中虽然少,但也还是有的,但一个个都是闻议和二字便如蝇逐臭,恨不得立时签订和约求一时之安,将他们这些边地官员的辛苦血汗弃如敝屣。
不过最为关键的还是夏军无法久持,有辽国在侧,三月内必退的断言。
朝中何时有人这么懂兵事了?
既然这么懂兵事,为何不将他调往此处,给他做个帮手也好啊。
他也不至于被任福拖累,以至于午夜梦回,还常见那拦路扯缰,问他要儿子丶丈夫丶父亲的众多妇孺。
韩琦想了一圈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不自觉目移范仲淹。
论军略之才,他只认低眼前这人一筹。
范仲淹瞬间读懂他的心思,淡淡道:「是豫王。」
韩琦直接石化在了原地。
豫……豫王?那才多大点的孩子啊?
是,他上个月的确接到了因豫王痴疾痊愈,颁发下的大赦诏书,也知道种世衡和张亢家的孩子被选做了东宫伴读,可,可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莫非那仙人天授的说法是真的?他可是一直以为那是官家为了顺利册立太子硬安的名头呢。
范仲淹像是早预料到了他的反应,又抽出一封信来,递给他道:「京中昨日送来的书信,豫王以六国之亡在于赂秦一说殿斥百官,得议和正使一职。仙人天授,应有八九分准了。」
哪怕再不愿意相信神鬼之事,在看到那封信之后,范仲淹也必须得承认这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人。
而韩琦在看过信后虽然解除的石化状态,但整个人沉默得可怕。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缓和了心情艰难说道:「那咱们怎么办?官家这只是内降,并未经中书门下二省核准。」
未经中书门下核准的天子命令称为内降,没有强制的效力,收到命令的官员可以有权不执行。
比如说如今的吏部侍郎杜衍,就经常把不认可的内降攒着,到了十来份的时候就放在小木盒里交还给官家。
台谏官们更是将内降视为阻碍国家体系运转的洪水猛兽,但凡见到有执行内降的官员,就会冲上去一通狂批。
韩琦虽然不怕他们,但也不愿主动招惹。
和议之时,擅开边衅,够被追着咬上小二年的。
再联想到官家如今有意招他入京主持变法事宜,韩琦就更觉得心里堵得慌。
战机稍纵即逝,可为了西夏放弃变法,值得么?韩琦说不好,他需要范仲淹给他一个解释。
范仲淹则是一副全不在意的模样,示意在旁侍候的儿子给自己研墨,自己则慢慢悠悠开始展纸写军令。
「希文兄!」韩琦等了半天没等到回应,不由加重了语气。
范仲淹也正写到收尾处,轻吹了吹纸上未干的墨迹,让长子拿去交给韩琦,语气转为严肃:「春日地气聚,万物生,稚圭你麾下诸部也不要躲起来猫冬了,互相调防一下驻地吧。」
韩琦皱着的眉头倏地张开,吃惊道:「希文兄的意思是?」
范仲淹笑得很平和:「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夏贼如今已是惊弓之鸟,咱们不妨响一下弓弦。」
我们只是正常调防,是你自己太敏感,直接就冲过来了,那我自卫反击总不算擅开边衅了吧。
「真乃妙计也!」韩琦由衷赞道。
范仲淹也笑,只是更多地在为大宋笑。
他一人何足道哉,有豫王这个能想出此等妙计的未来官家,才是大宋真正的福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