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家父宋仁宗免费阅读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从真宗朝的帽妖案来看,民间的舆论是能影响到中枢决策的。

而这些小报,无疑是引导舆论的绝佳手段。

豫王之所以让他们暗中行事,就是因为民意只能暗中引导。

露出朝廷身份反而会让那些闲得没事,一味磨牙的百姓们生出逆反心理。

在薛泽自叹弗如,心中充塞着对豫王的崇拜的同时,也蓦然升腾出一股野望来。

这些小报根本就是藏在民间的御史台,若是能握在手上……

东宫现在很缺文臣,他还真的是赢面最大的人物。

赵昕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热情招呼他的班底来看这连着赶工两天一夜,才弄出来的全新小报。

宋祁是师傅,目光扫了一圈后拿了印刷和纸张都是最好的汴梁日报。

紧接着是与赵昕私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曹评,迫不及待选了边报,种谊和张熙立时凑了过去。

晏几道被王贡抱着,伸手将文赋报给抓了过去。

李玮左右看看,最终挑了民生报。

赵克城与赵克坚两兄弟一贯拘谨,于是取了被剩下的刑法报看了起来。

东宫现在就这么几位数得上号的人物,如今齐聚一堂展开报纸阅读的肃穆劲,令梁鹤这个文学素养不咋好的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下意识地搓着手指上未干的油墨,等待着评语。

哪怕他在其中只是个敲边鼓的功劳,那也是功劳!多少人想得这个功劳还没门子呢。

少一时,宋祁将自己手中最厚的汴梁日报看了个大概,都顾不上合页,喜得连续击打桌案,大笑道:「好好好,大王果然天授之才!」

以宋祁的眼光不难看出,这份小报内容翔实,排版合宜,针砭时弊恰到好处,又删去了原先那些小报中为了促进销量的淫词浪语,虚言夸大,很符合他理想中的导民向善之用。

不不不,这已经不能被叫做小报,称其为通俗易懂的邸报更为合适,大行于天下是迟早的事。

赵昕闻言笑得很开怀。

自己的努力成果能被人认可总是好的,哪怕这其中有他藉助系统取巧的成分在。

可有一说一,他这几天也是为了本地化劳心费力,眼珠子都有点抠喽了。

宋祁夸完了赵昕,又伸手取了另外几份他没有看过的报纸。

见边报上刊载着不少对夏前线坚壁清野,严守城寨,夏贼数次搦战均无功而返,以及夏民生活困苦,缺衣少食,有数百人携家带口前往投靠本朝的事迹,内容翔实丰富得好像亲眼所见一般。

宋祁赞许地点点头,东京城距离边境还是太远了,而过往几年大家听到的除了战败就是战败,导致已经百姓将西夏人想像成了一口一个人的猛虎,谈之色变,只想着用岁币赶紧把人给打发离去。

这些消息纵然不能尽去百姓对西夏的畏惧,

也能提振一下心气。

至于词赋报在前面两者的衬托下就显得有些平淡无奇,大多是一些历朝历代的诗词赋与典故出处。

宋祁一看就知道是从龙图阁里各种文集中抄录的,对于仕宦世家不算什么。

可对于那些想学诗文策论却知识储备不足的贫寒士子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选择。

宋祁几乎能肯定,文赋报会卖得最好。因为那些渴求功名的贫寒士子会比普通的市民更舍得花钱。

不过中间怎么还插了菜谱啊,看做法还怪好吃的。

而民生报相较之下则显得俗气许多,多是一些市井消息,比如说朝廷税制的改变,开封府打算修那条路,具体工期多久多久,请按时避让。

还有些旁的就是时令提醒,民俗故事。

宋祁看得兴味索然,可觑见一旁的李玮看得津津有味,不由来了兴趣,好奇问了一句为什么。

李玮家世是赵昕伴读中家世最低的,过往没受过多少教育。

长相也只有中下,所以话一向不多,举止也有些畏缩,来东宫后一直是个小透明。

骤然被宋祁这个天下闻名的状元提问,很是受宠若惊,定了定神之后才说道:「学生曾听大王说过留置中缝,以待富商巨贾投之,民生报正得其宜。」

宋祁好不容易才止住了嘴角抽搐,心道这可真是随根了。李用和昔年为小商贾,这李玮也往钱眼子里钻。

这事关国计民生的事,怎么能沾染铜臭味呢,真是俗不可耐。

赵昕却是听得眼睛一亮,这还真是蔫人出豹子,他挑李玮只是为了给老爹面子,一直没发现李玮身上闪光点,都在考虑着把人给养起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