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布会结束之后,现场原本应该匆忙离去、争分夺秒赶回去撰写稿件的各国记者们,此刻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们竟然纷纷聚拢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了这几日在BJ的所见所闻。
“嘿,斯通,我的老伙计!关于BJ这座城市的市容市貌,你到底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呢?”美联社的资深记者唐纳满脸好奇地询问着身旁的同伴。
面对这个问题,斯通先是微微一愣,随后露出一丝苦笑:“看法?老实说,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准确地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一边说着,脑海里一边不断浮现出这两天在BJ亲身经历和目睹的种种景象。
那一条条宽阔平坦且四通八达的道路,仿佛是这座城市的血脉一般,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街道两旁干净整洁得几乎一尘不染,让人心情格外舒畅;还有那一栋栋拔地而起、崭新亮丽的现代化建筑,它们错落有致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与气派;再加上街边精心打造的漂亮绿化带,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更是为整个城市增添了一抹盎然的绿意和缤纷的色彩。
突然间,斯通像是回忆起了什么似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他缓缓说道:“还记得194年的时候,我也曾来过这里。当时的BJ完全是另一副模样啊……”说到此处,他不禁轻轻摇了摇头,似乎不愿过多回想那段黑暗的历史。
那时,小鬼子长期霸占着这座古老的城市,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想而知,那些侵略者绝对不可能怀着善意去对它进行任何形式的建设或修缮。然而仅仅就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眼前所呈现出来的这番繁荣昌盛的景象,完完全全是由如今这支充满力量的红色政权一手缔造而成的!想到这儿,斯通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慨和敬佩之情。
特别是在散会之后的此时此刻,夜幕恰好悄然降临。街边的路灯一盏盏亮起,将道路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而位于大会堂斜对面的那家饭店,以及街道两旁的商店,也纷纷点亮了各自招牌和橱窗里那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的灯。这些灯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夜景画卷。
还记得前天自己初来乍到时,初次见到这些色彩各异、璀璨耀眼的灯光时,斯通心中不禁一阵惊叹。他自然知晓这些都是霓虹灯,因为早在1898年,霓虹灯便已被成功明出来。然而,当他看到眼前满大街皆是霓虹灯时,内心深处还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
要知道,如此大规模地使用霓虹灯,意味着这个新兴的政权已然具备了大规模制备惰性气体的强大实力。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则充分表明他们在化工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绝非等闲之辈,其化工水平必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层级。可是,这一切却与斯通脑海中对于古老华夏的固有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他过去的认知当中,华夏或许还停留在相对传统和落后的阶段,但如今亲眼所见的景象彻底颠覆了他原有的观念。
斯通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对身旁的同伴说道:“说真的,伙计,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准确地描述这种变化。你要知道,我曾在几年前来过华夏,可那时的华夏跟如今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啊!那感觉,就像是田纳西州的偏僻乡下与繁华喧嚣的纽约市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一样。”
听到这话,唐纳不禁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并回应道:“差异竟然如此之大么?我虽然从未踏足过华夏这片土地,但至少也了解到这个国家不久之前还在小日本鬼子的残暴侵略之下苦苦挣扎求存呢。没想到现如今,竟然已让人几乎难以察觉这里曾经遭受过那般惨烈的战争洗礼。”
“不过嘛,BJ的情况可能会稍好一些,毕竟这座古老的城市所历经的战火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的。然而即便如此,这里的许多建筑以及街道,在当年根本就是不曾存在的呀。而令人惊叹不已的是,仅仅只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华夏的红色力量就迅地建造起了这所有的一切!这无疑堪称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说到此处,斯通情不自禁地出一声由衷的感慨。
“什么?你竟然告诉我这里的一切都是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建设完成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唐纳满脸惊愕地喊出这句话,同时他那颤抖的手指向了对面那座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庞大古建筑。
“呃……并不是这样的,唐纳。”斯通连忙解释道,他顺着唐纳所指的方向望去,现对方指的居然是大名鼎鼎的紫禁城。“你看清楚啊,这座宫殿可不是在半年内建成的。它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紫禁城,曾经是古代华夏皇帝居住的寝宫,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啦,甚至比我们国家的历史还要久远得多。”
听到这话,唐纳不禁感到一阵尴尬,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哎呀,原来是我弄错了呀。不过即便如此,这也足够令人惊叹了。那些华夏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得拥有多么高的技艺和智慧才能建造出如此雄伟壮丽的建筑啊!”
斯通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对此也一无所知:“我也不清楚啊,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就算是在我们的山城,或者整个国家范围内,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说到最后,斯通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似乎对本国与华夏之间的基建差距感到有些失落。
与此同时,只见那位法新社的记者兴奋不已,连忙呼喊起自己的摄影师伙伴,两人显然把这次华夏之行当成了一次旅游,他们围绕着宏伟壮丽的大会堂展开了一场近乎疯狂的拍摄之旅。他们手中的海鸥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闪光灯闪烁不停,仿佛要把这眼前的美景全部收入镜头之中。此情此景,与后世那些热衷于追逐潮流、在各个热门景点争相打卡留念的“网红”们别无二致。
这位法新社的记者瞪大眼睛,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牢牢锁定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之上。在他的眼中,这座庞大的建筑简直就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他不禁感叹道:“我从未曾见识过能够将东西方建筑风格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精妙绝伦的杰作啊!”那坚固而雄伟的花岗岩外立面,犹如坚不可摧的铠甲,守护着整座建筑;而那134根顶天立地的巨大石制廊柱,则宛如忠诚的卫士,共同撑起了一片庄严肃穆的天空。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顶部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之下,竟焕出如梦似幻的迷人色彩,宛如夜空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令人心醉神迷。然而,更令这位记者惊叹不已的是,如此规模宏大、美轮美奂的建筑并非是古代皇帝的奢华寝宫,亦非当今国家元的尊贵官邸,而是专门供全国人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事之所。不仅如此,听闻平日里普通民众也能自由进入其中参观游览,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最为独特之处在于,这座宏伟壮观的大会堂内部,居然别出心裁地为华夏大地的每一个省份都量身定制、精心打造了一座专属的大厅!这些大厅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大会堂这片广袤的星空中。
走进任意一间大厅,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代表着该省独有的特色文化的艺术品,或精美绝伦,或古朴典雅,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从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到气势磅礴的书画作品,从蕴含千年智慧的非遗传承到展现现代创新精神的艺术佳作,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只可惜今日天色已晚,华灯初上,夜幕渐渐笼罩了整个城市。那位记者当即决定:明日一定要早早赶来,好好记录这座恢弘的建筑,让国内的读者们一起欣赏东方的顶级艺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名来自某广播公司的记者。他站在一旁,嘴里不停地碎碎念叨着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语:“哼,一定是通过残酷地压迫人民才建成了如此奢华的建筑。瞧瞧这些所谓的‘红色家伙’,他们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人。只有疯狂地压榨老百姓的血汗,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个地方盖起来。嗯,肯定就是这样的!这背后付出的代价绝对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啊!”其言语之间充满了无端的揣测和恶意的诋毁。由此可见,这家广播公司颠倒黑白、信口雌黄的“优良传统”在此时便已然初现端倪。
当然,并非每一名记者都专注于彼此交流所见所闻,亦或是摆弄着手中那造型别致的海鸥相机。实际上,绝大多数记者此刻正沉浸在对刚才那场新闻布会的回忆之中,特别是左钰在会上提及的“热核武器”一词,仿佛一道闪电划过夜空,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脑海深处。
对于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们来说,“核武器”本就是一个陌生且神秘的词汇,而如今又冒出了“热核武器”这样前所未有的新概念,更是令他们感到无比新奇和震撼。显然,仅凭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根本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与巨大威力。
于是乎,大家纷纷暗自思忖:看来得抓紧时间联系各路军事专家以及顶尖科学家,请他们出山帮忙解读一番才行啊!就在当晚,城市中的各大饭店内,一间间客房陆续亮起灯光。无数台打字机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承载着各国记者们在布会上获取的重要信息,以及这两日以来的亲身经历和独特见闻,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为各式各样的文字,被印在了纸上,待到明日便往总部见报。
没过多久,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此次新闻布会的相关报道便如雨后春笋般迅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的新闻版面之中。当然,各国领导人在布会当日就已经详细地了解到了其中的具体内容。
众多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在看到这些报道之后,无一不感到惊愕万分。让他们感到诧异的并非只是华夏这个一直以来在他们心目中被视为贫穷落后的国度竟然能够研制出连他们闻所未闻的新型武器,更是因为报道中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细致描绘令人叹为观止。要知道,尽管过去华夏红色文化曾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并成功吸引了一部分人前往华夏一探究竟,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华夏仍然是一块与他们自身生活毫不相干的遥远之地。
然而,当他们透过报纸上那生动详实的文字描述以及一张张清晰直观的图片时,才恍然现原来华夏远比他们想象中的更为先进达。特别是那些或气势恢宏、或精巧别致的建筑,宽敞整洁且四通八达的道路,还有道路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一辆辆小汽车等等景象,给人的直观感受仿佛就是与纽约、洛杉矶这样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相比,也是不相上下,难分伯仲。
qu9。。q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