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雪虽然已经停了,可是融雪的日子,温度比平常更加低了不少。叶平安穿着厚厚的军大衣,缩着脑袋,怀里揣着阿亮妈给的热水袋,坐在阿亮二八大杠的后座。他们在寒风中,伴着夜色,朝十六浦码头出发。现在是凌晨四点十分,整个城市都还是一片安静。只有街边的路灯,为他们带来一片光明。阿亮对这样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他不像叶平安裹得严严实实,只穿了件厚外套,精神满满的踩着自行车,身上好像有着用不完的劲。一路骑来,在他们快到外滩的时候,阿亮已经热得,头上开始冒白烟了。他笑嘻嘻的回头朝着叶平问道:“平安,侬还好伐?等阿拉从十六铺出来,我请侬去菜市场吃一碗阳春面,再加两根油条。”叶平安现在根本没有胃口,他还有些不太适应早起。对于阿亮这精力充沛的模样,他打从心底里羡慕不已。他有些好笑的朝阿亮打趣道:“侬是不是麦乳精吃多了?我看侬一点都不怕冷,真是结棍!”阿亮扭过头来冲他直乐,“要不阿拉两个调一调,侬来骑一段。侬动起来,保证马上就不冷了。”叶平安觉得听上去是这个道理,总让阿亮骑,自己像少爷一样坐在后面,终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他一口答应下来。“好,我帮侬换!”叶平安跳下车,把热水袋塞到阿亮的怀里,扶好自行车龙头,就长腿一伸跨了上去。阿亮眉开眼笑的蹦了上来,坐在后座舒服的笑道:“真是适宜啊!”“为阿亮老板服务,肯定是要让侬满意的。”两个人心情都不错,一路笑着往前骑。当叶平安第一次来到,他原本十分熟悉的外滩。那一刻,他忽然发现,这个地方变得既陌生又熟悉。原本璀璨繁华的浦东,现在不过还是一片星星点点,就像是水墨画里的远景。这里没有东方明珠,没有金茂大厦,也没有延安西路高架,一切都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唯一不变的,就是那条依旧川流不息的黄浦江。叶平安下意识的停了下来,看着浦东的方向,远远的那片星光点点,发自内心的感叹道:“谁能想到,将来这里才是上海的中心!”阿亮跳了下来,好奇的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见他说的是浦东的方向,忍不住伸手在他的后脑勺拍了一记,笑骂道:“侬是不是没有睡醒!发什么大头梦。浦东怎么可能会是上海的中心?阿拉姆妈天天吊在嘴巴上讲,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谁会吃饱了去浦东,侬真是昏头了!”阿亮说完,忍不住伸手在叶平安的额头上探了探。看看这家伙,是不是发烧,脑子不清醒了。叶平安也知道,要不是自己见证过那样的繁华。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他,将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他也是不相信的。他也不和阿亮多解释,只是笑着和他打了个赌。“阿亮,侬相信伐?再过五年,这里就会有一个上海的地标建筑。而且浦东也会有着空前的繁荣,是人人都想来的黄金地带。”阿亮咧着嘴笑了起来。“好呀!我帮侬赌!要是真有这么一天,我阿亮从今以后,就做侬的小跟班,帮侬拎包。侬讲往东,我绝对不会往西!”阿亮弄不明白,叶平安大清早的发什么大头梦,净说些有的没的。不过他向来脾气好,和他爸爸一样,也不和叶平安杠,便哄着他。“侬讲啥就是啥!叶少爷,阿拉现在好走了伐?再不走,码头上的货都要被人给拿完了。”阿亮想了想,还是把热水袋塞给叶平安,把他拉到后座,不偷懒自己骑。“我吃侬不消!侬还是老老实实在后面坐着吧!”叶平安也不和他争辩,将来的事情,等到将来阿亮自然就会知道。眼下,他还是先努力解决,这一日三餐再说。阿亮发了蛮力,用最快的速度踩着自行车,没过多久他们就到了十六铺码头。这里也和叶平安印象中的大不相同,是另外一番景象。他都不知道,原来早年间的十六铺码头竟然有这么大的阵仗。这里灯火通明,一盏盏白炽灯把现场照的就像是白日一样。码头边上,停满了各色的渔船。这个露天的市场,一片人声鼎沸,竟然在这大冬天里,给人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阿亮锁好了车,看着叶平安一脸震惊的模样,便得意的笑道:“平安,侬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吧!我带侬进去看看,,!里厢还要闹忙。”走进市场,一股浓浓的海货味道扑面而来。忙碌的电瓶车在人群中穿行,车厢后面放的满满当当的,都是刚刚捕获的海货。乌贼鱼,青蟹,还有三个手指粗的带鱼,银光闪闪的,让叶平安觉得看得眼花缭乱。阿亮拉着他,在拥挤的人流里穿行起来。边走边和他交待着。“等会你见着伊,就和我一样喊郑阿伯。伊很好讲话的,侬嘴巴甜一点。”说话间,他们就在港口找到了一艘看着有些年代感的渔船。有个穿着黑胶围裙和套鞋的男子,正背对着他们,在那里蹲着收拾着筐里的海鲜。阿亮见着他,就快步走上前,冲着他热情地喊了声。“郑阿伯,新年好呀!”男子听见动静,站起身,回头看着是阿亮,哈哈的笑了起来。“阿亮,侬终于来了!我还以为侬今天睡过头,不过来了!”“哪能会呢!今朝可是开市的第一天!阿拉姆妈都要把我从床上打起来!”阿亮说着,就把叶平安拉了过来,和他介绍起来。“郑阿伯,这是我的好兄弟,叶平安。以后伊就和我一道来十六铺进货,麻烦侬多照顾着点。”郑金根上下打量了叶平安一番,觉得这小子就是个白面书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应该吃不透这个苦。不过当着阿亮的面,他也没说什么,只是笑着点头。“好好好…侬阿亮的兄弟,总归是不会错的!”刚才阿亮已经和叶平安介绍过了,这位郑阿伯他叫郑金根,是金山渔村的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今年也不过五十多岁,只是因为经常在海上劳作,海风让他的脸上写满了沧桑,是地道的海上渔民的长相。他的一口上海话带着浓浓的郊县口音,让叶平安听起来有些吃力,但还是听得明白。不过阿亮这个社牛就厉害了,毫无障碍的和他拉着家常。正说着,阿亮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包全是外文的万宝路,直接塞到了郑金根的手中。“郑阿伯,这是我朋友从香港带来的。我有好东西,肯定第一个就想到了侬。今年还要继续麻烦侬多多照顾了。”郑金根看着手中的万宝路,眼睛都亮了起来。他平常抽的,不过就是最普通的大前门,哪里见过这样的好东西。当即对着阿亮竖起大拇指,热情的夸了起来。“阿亮,侬路子粗的很啊!这种洋货,侬都能弄得到。小小年纪,这么大的本事,我是顶顶服气侬的!”阿亮谦虚的笑道:“不过都是朋友送的!他才是真正的门路多。”郑金根满心欢喜的摩挲着手里的万宝路,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眼前的阿亮,现在在他看起来就像是善财童子一样,头上都有金色光环了。他走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的对阿亮说了起来。“阿亮,我这里有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侬路子粗,认识的朋友都很有门路,侬要不要试一试?”:()繁花:从1987年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