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的口中得知,当年他确实给人牵线,其中的那人就是王一然。
怀疑过人口贩卖的同事们再次震惊。
据那人交代,买家是对夫妻,据说是给他们找的女婿。
经办案件的同事们后脊发凉。
陆俊华都觉得周围冷飕飕,很是想念钰佳佳的陪伴。
于是他们顺着这条线继续往下查,从九年前开始查,家中不幸有成年姑娘去世的。
可资料中记载不多,核实过没有符合条件的。
另一个同事有了个想法,「当年能拿一百块钱出来的,在当年应该也挺有钱。再者能搭上哪条线的,肯定去过城汉,或者是当年在这边出过差。」
因为经调查,上海监狱里的那人就是因为下线被抓,被公安同事埋伏在上海钓过去的。而他主要的活动范围就是在山城。
从这个方向找,果然那一年筛选出了一个。
杨春荣,原自行车厂工人55岁,妻子编织厂女工50岁,九年前家中独生女18岁意外溺亡。
他们查档案资料去了他们家,发现门锁了。
问了街坊才知道,早就年就搬去乡下老家了。
第73章
摸清这点,办案的同志很快锁定位置。
叫上同行的同志直奔老家乡下。
车子开了大半天,眼看天都黑了,才到其县城。
打听后还要往下面开两个多小时,他们想着留宿了一晚。
第二日很早就动身出发,借调了当地派出所的同志。
有了当地人做向导,他们顺利到达村口。
进村时才微微亮,但能看到不少人家冒着炊烟。
他们没打算遮掩,直接敲门问了最近的人家,带着一起去到杨家。
杨春荣家简洁明了,两间平房,带了个篱笆围的院墙。
看那院墙架势,他们几脚就能揣开。
带路的老叔冒着
八卦之火,很是想问问怎么回事?
但又不敢直接问公安同志们,只好把希望放在老杨家。
心里还不忘嘀咕,这是咋了?
「咚咚!」
「这是杨春荣家?」
敲门声,随着问话停下。
见老叔点头,见他们看过来还很是坚定开口。
「是啊,咱村可不幸骗人,就是那个厂工人回来的老杨啊。」
公安同志点头,视线随着声音处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