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全文阅读 > 第75章(第1页)

第75章(第1页)

「以女公子所见,朝廷会对冀州下达何种举措?」程立昨日跟着乔琰又与张角谈了谈。

也正是在这出谈话之中程立方才知道,乔琰当日在寻张角辩论的时候并未说出,这太平经之中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其实是维护帝王统治的。

而先有太平清领书被朝廷定位成了反书,后有太平道揭竿而起,若非有人深入了解太平经中的要义,只怕也没人会去留意这一点。

张角的率众起兵因这个事实,让程立很难不判断出,实属是个无奈之举。

但起义的仓促和无序造成的恶果已成,被大汉王师所剿灭的结果也已经注定,对张角来说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不过是在意识自己的输赢决定了跟随者的生死后,选择放弃自己对太平经的执着,又在乔琰再度找上门来的时候,将写就的请罪书交予她,请她转交给皇甫嵩后张贴于州郡各处。

程立眼看此景,也不由想到了此前乔琰邀请他往冀州一行的时候所说的,听一听黄巾之言。

比起先前的寻张梁谈话,现在才是真正的「听」。

而现在二人带着后头的些许随从行游于巨鹿郡内,也算是另一种「

听」。

乔琰又行出了一段方才回道:「各地叛乱后豪强势力有得以保全的,未必会认识到过往行径的恶果,反而大有可能势力扩张,如田氏和薛氏有从平乱之功,又有意一改家族发展方向的毕竟在少数。」

田氏大公子先前冒死往长社送信,这份战功随着延后抵达京中的军报,在此时必定已经有了定论。

等首功诸位的封赏结束,轮到的便是他们,和寻常的豪强势力可以不必按照一并对待。

但绝大多数的豪强宗族在并无这等晋升机会的情况下,只会选择更进一步发展本地势力而已。

这就让黄巾之乱后多出了不少潜在的危机。

「女公子的意思是?」

「这些宗族势力不能如黄巾一般扫平,又不能继续放任不顾,我猜朝廷大约会加强地方控制,出具相应的解决方式。」乔琰回道,「但大概不至于走后退回去分封的老路,或许是将刺史这监察职务的权限再加重几分。」

事实上,这也是刘宏最后做出的决定——

在原本刺史的督查权限上增加了掌握地方财政和统兵募兵的权力,委派宗室成员或者是得他信任的重臣为各州州牧。

不过这如今看来的确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的州牧制度,却为随后的群雄割据提供了条件,想来便不是提出这制度的刘焉以及批准此事的刘宏会想到的。

但这州牧制度刚开始实行的时候,的确有其必然性。

比如说这冀州平叛之后……

「倘若真如女公子所说,这各地的长官必须全心效忠于汉室才好。」程立的眼光何其老辣,虽说乔琰说出的只是自己的猜测,但也并不妨碍他顺着乔琰的思路做出一番评判。

「不错,比如说,皇甫将军就很适合督辖一州。」乔琰回道。

他虽没有了原本制造京观的凶残战绩,但也并不妨碍他麾下的军队逐渐入驻冀州,展开后续的清扫之战的时候,在这冀州境内渐渐养出的赫赫威名。

他有雷霆手段,又有在成为冀州牧后上奏减免冀州税赋的仁心,这的确是个很合适的州牧人选。

不过,比起后来能以一方割据的几位州牧,皇甫嵩却显得死板了许多。

但死板有死板的好处。

三日前,皇甫嵩帐下有一出自凉州的名士名为阎忠,竟劝他挟攻破黄巾的战功,趁机发动政变,在被皇甫嵩拒绝之后,他的行径被皇甫嵩坦然地公之于众,更发出了对阎忠的追捕指令。

此时的皇甫嵩的确是有拥兵自重的资本的,但他选择不动,更以大汉忠臣为己身的目标,对乔琰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要知道在这个渐趋于和平的环境之中,朝廷的封赏只怕是快到了。

她如此卖力地改变了最开始想到邀请郑玄和华佗等人前来时候的想法,为那必争之名而自己亲自上阵三辩张角,自此一战成名,也有意误导了淳于琼对她的判断,每一个举动都是为了达成那得封为侯的结果。

即便她一向对自己的行动颇有谋算,此时也不免在心中有几分忐忑。

倘若洛阳城里的那位天子不能如她所愿,那要再出现一个这样天时地利的机会只怕就不容易了。

但她这份紧张忐忑丝毫也没表露在脸上,也不曾对包括程立在内的任何一人说起。

她只是在与程立折返回到军营的时候,对着在半道上偶遇的淳于琼笑了笑,看着对方那格外微妙且尴尬的表情,便顿时觉得自己的心情舒坦多了。

淳于琼看到乔琰是这表情实在不奇怪。

他此前因为乔琰搞出来的那个假象,给洛阳城中送了一条她与张让有所密谋的情报。

可偏偏在数日之后他便得知,乔琰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只是因为张让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