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数学。
因为现在的小学生经常有弄丢教材的情况生,所以朱辰的书店也备了一些小学教材,没想到正好给几百年前的朱元璋用上了。
朱元璋看了一下手中的书,然后看向朱辰。
“这是你们的教材?”
“嗯。”
朱辰点头:“这是我们这边小朋友们用的教材。”
“小朋友们用的?”
朱元璋几人有些傻眼,那不是和他们那边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差不多?难怪看这些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这些字眼就感觉怪怪的。
朱辰道:“虽然是小朋友们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里面对阿拉伯数字的应用以及一些数学的基本原理,却是讲得非常的通透易懂,是一套非常优秀的普及性教材。”
朱元璋点头。
对于朱辰给的小学教材,朱元璋只是有些惊讶,并没有丝毫质疑的意思,特别是上一次证明朱辰就是他朱元璋的后裔以后,朱元璋更是没有了任何疑虑。
这个时候,反倒是一旁的刘基突然开口道:“朱先生,能不能也给我一套?”
“可以。”
朱辰点头,随后起身再去拿了一套给刘基。
“谢谢。”
刘基道了一声谢,接过教材,如获珍宝。
朱辰是没有想到,他这些教材类的书籍一个学期估计也就卖个几套,现在倒是一下子就卖给了朱元璋他们两套。
“其实,朱元璋在华夏的数字运用方面也有不小的贡献。”朱辰一边坐下来,一边说道。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朱元璋的眼神却猛地一下子亮了。
而其他人则是一愣。
什么时候朱元璋还有数学方面的天赋啊?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啊?
特别是马皇后,她对朱元璋可谓是知根知底,她敢拍胸脯保证,朱元璋在数学没有任何的天赋,甚至都算不过她,何来不小的贡献?
朱元璋倒是压住了脸上的兴奋之色,一脸谦虚的道:“请教朱先生,这话怎么说?”
朱辰道:“洪武十八年,生了一件官吏贪污大案,当时的有一位户部侍郎叫郭桓,此人胆大包天,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数额巨大,令人咋舌,而且涉及范围极广。”
“此案震惊朝野,朱元璋对此亦是极为震怒,下令严查,”
“最终,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各部高官,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连直、省诸官吏,被斩杀者数万人。”
“为了追赃又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恨极深,朱元璋为了平息怨气又将审刑官吴庸等人处死,朝野一时间连空气都充满了血腥味,此案史称郭桓案,亦是明初四大案之一。”
朱元璋四人听罢,都是瞪大了眼珠子。
他们虽然看过《明史》,但他们的重心几乎都放在了皇家,其他的倒是没有太在意,没想到竟生了如此重大的贪污案。
可是这与对计数的贡献又有什么关联呢?
朱辰继续道:“郭桓的作案手段主要是联合各部高官,以及地方的官吏,修改账簿数据,从而盗卖官粮,中饱私囊。”
“所以此案过后,朱元璋便将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的壹、2、3、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杜绝贪官污吏通过篡改数字贪赃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