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罢了,儿子大了不好管了,康熙见着喝得脸上越来越红的胤祺,又敬了大臣们一杯后,便从宴席上离开了,省得其他人不自在。
流水样的菜从御膳房出来,一碗碗的放在桌上,在食物的香味中,这个年过完了。
等走完亲友,出了十五,便到了胤祺出发的日子。
为了路上顺利,胤祺特意跑去钦天监,让算了个好日子,这并非胤祺迷信,实在是此时的钦天监负责观星之事,除了卜算,对于气候也有着见识,胤祺特特选了个无风无雨,气候暖和的日子,准备出发。
黛玉心里头早就有了准备,但她这么多年,除了幼年上京一路,从未与胤祺如此长时间的分开过,她再三的检查着行囊,将早已准备好的东西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凭着胤祺的身份,他又不是去处理十万火急的事情,多带些行囊半点也不为过,吃得穿得用的,食物药物香薰,如此种种,收拾了整整一车,若非胤祺阻止,眼见着黛玉还能收拾出更多的东西。
胤祺叹了口气,握着黛玉的手,含笑的眼直直的注视着黛玉,柔声安抚:“妹妹你放心,没事的。”
黛玉点点头,哽咽着说道:“我自是信你,不过就是舍不得。”
百般柔情,千种风情,皆在黛玉的舍不得三字之中,胤祺摸了摸黛玉的发,哄着道:“我先往那头走一遭,探探路,若那头真像书里那般有趣,我下次必与你同行。”
胤祺也是第一遭往粤地去,对那头的情况心里也没有数,更何况南越之地本就湿热,黛玉身子素来弱,胤祺也担忧黛玉一路奔波又沾染上新的症候,这次便于黛玉说好了,他独去粤地。
黛玉红着眼圈笑了:“你说得话我记着了。”
就这样,在黛玉的千般担心,万般不舍中,胤祺踏上了南下的路程。
当然,贾琏也没有让他失望,他怀揣着长长的名单,同样带着一车的行囊,在五阿哥府门口等着。
贾琏的东西汇入胤祺的车队,如同水汇入了溪流,不见波澜。胤祺对着黛玉的表哥,客气地点了点头,受了贾琏的礼后,便翻身上了马,挥着马鞭往城外走去。
此时天寒地冻,北边的河还没化冻,路也冻得硬邦邦的,马蹄踏上去发出沉闷的声音,贾琏见状连忙也跟了上去。
此时还是正月,钦天监算出的暖和日子又能暖和到哪儿去,马一跑动,贾琏只觉着头啊脸啊手啊都被冻成了冰,浑身上下好似连血都是冷的,哈出的气都哆哆嗦嗦的。
荣国府里锦衣玉食的琏二爷,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罪,才出了城门没多久,他便后悔得不成样子,他们贾家养了那么多人都是吃干饭的不成,怎么还要他受这个罪。
奈何胤祺一马当先,贾琏也不敢喊苦喊累,只能用力地一挥马鞭,让马跑得更快,借此暖和起来。
“琏二爷,琏二爷”
正在这时候,贾琏隐约听见了有人喊他的名字,循声望去,贾琏惊愕地睁大了眼。
第152章求助
城外的路被来往的行人踩得格外结实,踩上去只觉得硬邦邦的,这也让那人跪在地上的声音格外重。
贾琏原本正跟在胤祺的身后,拼尽全力才能赶上胤祺的步伐。
这却不是胤祺故意为难,实在康熙对儿子的要求向来就高,胤祺自能骑马起,便每日骑射不辍,说句弓马娴熟也不为过,如贾琏这样的世家子,少时上马都是被小厮抱着骑上去的,其水平与胤祺比起来,自是相差甚远。
这也导致了他被不远处传来的声音一惊,瞬间便控不住身下的马,白马一声嘶鸣,抖动起来,贾琏整个人在马上摇摇欲坠,他脸色惨白,抓着缰绳的手上青筋直露,只觉手上火辣辣的,好似被刀狠狠划过。
“救我!”贾琏失声惊呼。
身后动静实在太大,胤祺止住奔跑的脚步,示意侍卫将贾琏救下。
训练有素的侍卫控着马,小跑着到了贾琏身旁,小心地靠近,轻柔地安抚着贾琏的马。
躁动的马在安抚下,终于平静了下来,贾琏却吓得腿都是软的,夹不住马背。
胤祺见贾琏抖如筛糠的模样皱了皱眉,却也没说什么,他望了望天色,吩咐身旁人停下:“先停下。”
贾琏从马上滑下,连滚带爬的坐好,好容易才缓过神来,感激涕零地向胤祺表达他的感激。
“等等。”胤祺抬手制住了贾琏的动作,他抬头看向跪在路边不断磕头的人:“你是犯了何事?”
路旁跪着的那人抬起头,只见他胡子拉碴,头发蓬乱,一张脸已经瘦的脱相,几乎看不出人样,由于不断的磕头,他的额头上已经全部都是血印,手上脚上也被重重的镣铐磨地血肉模糊。
这般形容,正是大清的重刑犯模样。
然而这样的人又如何与贾琏认识,还一副找到救命稻草的模样,难道贾琏胆大包天,居然敢和重刑犯勾结?
这真真是胆大包天!
人蠢人庸都不可怕,怕得是既蠢又庸,胆子还大,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说不得就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被坑到。
胤祺没有自虐的爱好,若事实真如此,他与贾府面子上的交情也不会有。
“大胆。”负责押送的衙役一手执刀,脚狠狠地将那人踹倒在地,盯着胤祺,恶狠狠地说道:“朝廷押解重犯,你是何人,胆敢搭话。”
舞文和弄墨听了衙役对胤祺的呵斥,怒上心头,当即便要挽着袖子给衙役一个教训。